课件30张PPT。10 小石潭记1234huáng liè chí kān yǐ chù xī cī chuàng suìC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56B789101112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132223综合实践·素养练1415161718192021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清冽( )
坻( ) 嵁( )
佁( )然 俶( )
翕( )忽 犬牙差( )互
悄怆( ) 幽邃( )????????huáng??lièchíkānyǐchùxīcīchuàngsuì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 篁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坻 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嵁 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佁然不动 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俶尔远逝 俶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往来翕忽 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悄怆幽邃 悄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林??????????????格外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表示约数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轻快迅疾的样子凄凉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C?????【点拨】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为形容词作动词。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
②隶而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①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跟随清澈凄清大约可以,能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表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3)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住;住所。
(4)余弟宗玄
古义:
今义:剩下。离开 ????年轻人停留我?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B【点拨】A.青树/翠蔓;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那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8.按要求填空。
(1)文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鱼的静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鱼的动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鱼的情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水声,如鸣珮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4)《小石潭记》第一段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又能含蓄地表达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的题目。9.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发现小石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求小石潭源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文研读观赏小石潭景物感受小石潭气氛10.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清澈。作者通过描写游鱼、日光、鱼的影子,从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1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任选角度赏析。
句子:
赏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鱼写得活灵活现,充满情趣。12.通读《小石潭记》全文,可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唐永贞年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后,作为参与者之一的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寄情山水,排遣忧闷,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这种抑郁之情虽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获得短暂的排遣,但时间一久,便不免悲从中来。1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请联系《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和《与朱元思书》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春江超凡脱俗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其境过清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记之而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离开同“返”,返回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16.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水的特点:【甲】文清澈(或:清);【乙】文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文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恨僧少可语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益信声无哀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憾??更加1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2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在枕上仍能听到水波翻涌的声音,整夜不停。21.《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传达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本文则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遭贬谪后悲凉知音难觅的惆怅22.学了《小石潭记》后,班级开展“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____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A.相 B.急 C.自 D.少C(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A】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体会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B】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删去。
②【B】处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通过(或使)蓬荜生辉绽放光彩23.[2019?济宁改编]“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 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作研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材料三 通过这次“尼山圣境”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此,2019年是孔子诞辰2 570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受了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研学旅行要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只有游没有学只有讲没有研(2)材料三是某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__________(填字母)
A.指点千秋大业 B.携手诵读经典
C.弘扬礼乐文明 D.咏唱风流华年
(3)下图是“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40个字)C示例:画面以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为设计理念,画面似印章。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字之美和篆刻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