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地形
【教学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识别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了解地形类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形与等高线之间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制作模型和画等高线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爱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的绘制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展示]自学教材,完成下面的内容
1.地球的陆地表面由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共同构成。根据你的经验和给出的地形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_____________
(2)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___________
(3)相对高度大,陡坡顶尖,连绵起伏__________
(4)相对高度不大,坡缓顶圆_________
(5)海拔很高,一般在1000~2000m以上,地表起伏不大__________
2.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然后把高度________的点,用平滑的________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
3.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________,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不同高度的等高线________交叉。(填“会”,“不会”)
5.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______高度,也叫做________。某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__高度,也称“高差”。
二、新知学习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各种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等高线地形图。上课之前我们有让同学们预习该部分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展示PPT】
【师】这张图你能看懂吗?
学生回答:略。
下面我们一些开看一下一些相关的概念。
1.等高线: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然后把高度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
2.等高线的特点: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同。
b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c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样,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交叉。
现在请大家试着观察书本的几张图,进行思考与讨论,若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再一起探究。
学生活动:略
【小结】
三、课堂练习
1.关于等高线地形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不一定相同
B.不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不相同
C.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形比较陡峭
D.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度差一般不同
2.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特征各是等高线中表示的何种地形?(填山谷,山顶,山脊,鞍部,陡崖)
一段闭合的曲线,从内到外数字依次递减。(
)
两个山峰间的地方,简单说就是两个山峰被同一条闭合曲线围住中间空白的地方。(
)
等高线向低处凸。(
)
等高线向高处凸。(
)
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
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已经测出,约为8844米,而泰山的主峰海拔为1545米,那么珠穆朗玛峰相对于泰山的高度是________米。
4.经过某地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它的地形是_________。
5.图1所示,A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B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A、B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6.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甲、乙两队准备登山。甲队从B出发,乙队从C出发,均向山顶A攀登。则:
①________队走过的路程较长;
②________队攀登的山坡较陡;
③两队选择的路线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甲队攀登的高度约为_______米,乙队攀登的高度约为________米;
7.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为-11034米,它们两者的相对高度为(
)
A.2186米
B.8848米
C.11034米
D.19882米
8.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