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记住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情况。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渗透科学自然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难点】
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形:有高原、山脉、平原、丘陵和盆地。
提问:那么这么多复杂的地形,是不是随着时间在变化呢?如果有?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有关地形变化的例子呢?
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种非常剧烈的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
二、火山教学。
录像:关于火山喷发的录像。
提问:根据火山喷发的景象回答下列问题(培养学生想象和推理能力)。
1.火山喷发前会有哪些预兆?
2.火山的喷发说明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内部存在着什么?
3.火山喷发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4.火山的喷发给我们人类会带来些什么?
对于火山大家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根据众多的学生问题,对学生们可能提出来的重点问题:“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进行教学,其余的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回家查阅资料。
设问:那么火山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演示:拿一罐可乐,摇晃后打开。看到可乐从开口处喷出来。
提问:根据经验为什么摇晃以后的可乐会喷出来,而没有摇晃的可乐不会喷出来呢?
答:由于被摇晃的可乐自身内部较大的压力,当打开瓶盖以后在这个压力的作用下,可乐就随之喷射出来。
陈述:其实火山的喷发也与它类似,在我们的地球内部运动着高温高压的岩浆,平时,这些高压岩浆被地壳所包围着,但是,当地壳在运动中出现裂隙或者地壳中的某一部分变得比较脆弱时以至承受不住岩浆的压力时,这些岩浆就喷出地面,形成了火山喷发。
三、地震教学。
引入地震: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
提问: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那么对于地震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地震的发生原因:
1.活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采用毛巾、竹条、豆腐、报纸等模拟地壳中岩层的运动情况。组长汇报实验情况。
2.讨论: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及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要求学生组内讨论地震的发生原因。
3.请同学们大胆推想地壳运动的动力。
阅读小资料:请学生自行阅读。
提问:地震能否预报?
地震既然有这么大的危害,那么如果能够预先知道地震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
提问:同学们你们目前知道多少有关于地震发生前的一些预兆呢?
井水冒泡、天气闷热、仪器测量地形有微小变化、动物行为失常等。
如: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四、课后课题研究。
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选择以下课题:
植物能否预报火山爆发和地震?
近50年内世界上发生的6级以上的地震?
地震为什么大都发生在晚上?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请同学们看火山和地震分布图。
总结: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在两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我国位于交界处,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五、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当发生地震时,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应急措施、我们应该要冷静的做出反应:
1.在家中关闭煤气,熄火灭炉,切断电源,迅速跑到屋外。如果来不及跑到室外,应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或者到牢固的桌下、床下躲避。
2.在学校里切莫慌乱,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椅或结实物体底下;在地震发生后用书包保护头部,迅速撤离到空旷地方。
3.在街道上应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或广场躲避。在野外,要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河谷地带、正在行驶的车辆要立即在空旷处停车。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