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包楞调 课件(22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4.2包楞调 课件(22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26 06:5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神州音韵(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齐鲁燕赵音乐的特点。
2、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学习重难点1、了解《包楞调》 《沂蒙山小调》 《孟姜女》等齐鲁燕赵音乐的特点。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练习创编旋律。
3、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境界,并掌握民歌的流动性。欣赏《包楞调》
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欣赏《包楞调》
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包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它们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愣愣”而得名。
对比欣赏
我们再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对比欣赏通过听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两首歌曲中都使用了衬词。 欣赏《沂蒙山小调》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乐谱,找出旋律发展的规律。这是条旋律的发展规律我们称之为“鱼咬尾” ,即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或连锁传递,是中国传统中发展旋律的一种常用方法。例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
旋律分析 孟姜女 江苏民歌 孟姜女哭长城
河北民歌不同地区的《孟姜女》有什么异同?
河北民歌节奏密集,可以说是江苏民歌基础上加花形成的。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在城镇集市场合演唱,音乐风格优美抒情,常有伴奏乐器。 《包楞调》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孟姜女哭长城》 河北民歌音乐感受:请说出“小调”的特点
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表现力强.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