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设计》
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设计作品,初步了解设计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尝试对设计进行分类、增强对设计知识的认知。
(过程和方法)品评生活中的设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参与欣赏评述活动,从美术设计角度提升社会责任感,逐渐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
优秀设计作品的欣赏。
教学难点:
对生活中的设计进行品评。
教学过程:
运用谈话法和直观教学法导入,解题。
1、什么是“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教师举例说明。
3、用“做填空题”的方式总结归纳设计艺术的特点,加深学生印象。
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探讨: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1、以交通工具的演变为例(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探讨。
(轿子——马车——汽车——高铁——飞机——共享单车)
2、教师总结:设计活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设计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便捷、科学化和艺术化——即设计的意义所在。
三、在了解了设计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尝试对设计进行分类(图片直观教学、对比教学法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穿插学生的赏析、发言。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产品设计
四、出示思考题: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设计?
以设计大师作品为例,总结优秀的设计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引导学生熟悉历史上的经典设计作品、了解设计师及其设计理念,于此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设计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五、欣赏评述练习:
1、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设计产品,在小组内练习欣赏评述。
2、学生上台展示、品评自己带来的的设计产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大屏幕出示欣赏评述要点供学生参考)。
此环节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提点为辅。
3、出示教师准备的优秀产品设计图片,引导学生赏析,找出作品的设计亮点。(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鉴赏水平)
五、运用“数字比较法”引出“垃圾回收机”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将欣赏评述活动引向更高层次,激发学生对环保理念的认同。
六、课堂小结。向学生发出倡议:作为未来生活中的设计师或消费者,我们应当拥有高品位的审美设计理念和购买有设计感的绿色设计产品的意识,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