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1)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2)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3)克隆人是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4)克隆技术尚不成熟(1)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2)克隆人是一项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就应该允许研究克隆人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3)、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不再需要两性共同参与,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4)、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5)、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6)、克隆人可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反对克隆人的理由 赞成克隆人有以下几个典型观点:
一、"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二、"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三、"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四、"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五、"在我们社会上有两种价值观允许人们在复制人类这件事上随心所欲,一个是绝对的个人主义,另一个是对完善生命的追求。"--美国纽约哈斯汀斯研究中心丹尼尔.卡拉汉
二、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性问题体外受精技术,俗称“试管婴儿”,目前是世界上最广为采用的生殖辅助技术。“试管婴儿”并不是真正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而是从卵巢内取出几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男方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子宫内,使之在妈妈的子宫内着床,妊娠。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相遇,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宫腔,继续妊娠。所以“试管婴儿”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由于实验室的试管代替了输卵管的功能而称为“试管婴儿”。 1、什么是“试管婴儿”? 試管嬰兒簡圖:
29年前世界首例试管婴儿今自然受孕将当妈妈
张丽珠教授谈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诞生三胞胎试管婴儿1男2女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表现为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周围血白细胞发生质和量的异常,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制的异常增生,浸润并损害各种组织,产生不同症状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的血红蛋白合成紊乱的疾病,它的特点是成人血红蛋白的一条或多条球蛋白链减少或丢失,因而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
以上两种疾病如何根治?正常人骨髓病人骨髓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脐血移植 2、什么是“设计试管婴儿”? 在试管婴儿培育的基础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如诊断血型、性别、HLA的类型等,有选择性的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达到生出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一般所说的试管婴儿,不经过基因检测这一步骤。3、设计试管婴儿和一般的试管婴儿有什么区别?中国卫生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批准证书”(1)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敬(2)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3)有人会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而设计婴儿性别(1)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2)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3)脐带血乃试管婴儿的”身外之物”二、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性问题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性问题1、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从血液或从其他体液和细胞检测一个人的DNA的技术。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
??????近年非常令人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该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
??????2.基因检测的优点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的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3.基因检测引发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1)问题:①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②基因检测结果本身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③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基因歧视,给本人在人寿保险、信贷、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难以承受的歧视和压力. 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授,伦理道德教育,立法得以解决.(2)解决的办法:4、基因专利(1)、申请专利的依据:新颖性、发明性、公开性、赢利性。(2)、基因专利对人们的威胁: 重要的是基因序列专利问题,如果随着序列的发现,其序列一个个被授予专利,基因资源的世界大战也将极其残酷;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医药产业将受到严重打击 2001年10月25日,《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题为《种中国豆侵美国“权”》的文章。文章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2000年4月,作为全球第二大农业化工公司和头号生物工程公司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向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申请一项有关高产大豆及其栽培、检测的国际专利。这项专利源自对中国上海附近的一种野生大豆品种的检测和分析。孟山都公司从中发现了与控制大豆高产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标记”。孟山都公司接着用这一野生大豆作为亲本,与另一栽培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含有该“标记”的大豆,并据此申请专利,保护其发明的“高产大豆”,并一口气提出了64项专利保护请求。长达90多页的英文专利申请书对专利保护范围逐一说明,其中包括:与控制大豆高产性状的基因密切关系的“标记”;所有含有这些“标记”的大豆(无论是野生大豆还是栽培大豆)及其后代;生产具有高产性状的栽培大豆的育种方法;以及被植入这些“标记”的转基因植物,其中包括:大麦、燕麦、卷心菜、棉花、大蒜、油菜、亚麻、花生、高粱、甜菜、甘蔗、土豆,甚至还有诸如苜蓿、向日葵、棕桐、花椰菜等等。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拥有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品种的90%。可想而知,一旦孟山都公司的此项专利申请获得批准,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中国农民或者育种专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侵犯了孟山都公司的专利;中国的有些大豆产品将因此无法出口。这一事件表明,新一轮的生物资源“圈地运动”和“生物海盗”不再是遥远的事情,它已经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并对我国人民的合法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