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上地理 3.2海陆变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七上地理 3.2海陆变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26 10: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3.2海陆变迁
课 型
新课时
授课时间
40分
授课班级
课 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理论内容和依据及创始人。
2、熟悉“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3、掌握“六大板块”的划分、两大地震分布。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以及红海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
1、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2、掌握“六大板块”的划分、两大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以及红海的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
教材简单介绍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者、创立的理论依据和过程以及理论内容。教材通过地理图像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大陆海洋的变迁过程,为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做了进一步铺垫。
教材直接叙述了“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及其内容,介绍了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了其板块运动的规律与特点。
通过地图直观地描述出六大板块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范围、分布;通过图示阐述了喜马拉雅山及红海的形成原因。教材直观形象,减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材通过活动让学生总结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之间的关系和两大火山地震带多发生火山地震的原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在第一、二章学生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知识,学生基本能熟练运用地图了解地理知识;
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有一定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完成对课本的阅读理解和总结。
初一学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总结,并通过课件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大量练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教具准备
学案、黑板、PPT课件
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复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理论内容和依据及创始人。
2、熟悉“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3、掌握“六大板块”的划分、两大地震分布。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以及红海的形成原因。
三、设问导读
四、通过检测反馈,老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引导(通过PPT课件)
五、指导练习
一、学生复习
1、阅读课件上地图填注七大洲、四大洋。(课件3)
2、地理意义上的“沧海桑田”是指 ,也就是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 和 之中。
二、熟悉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学
(一)阅读P40 正文及图3.11,完成:
1、大陆漂移假说创始人是 ?
2、大陆漂移假说内容是什么?
约三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 的一块大陆(称泛大陆),它的周围全是 。后来,原始大陆才 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
大洲、 大洋的分布状况。
3、大陆漂移假说理论依据是什么?
1)观察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是相 的。
2)两个大陆的动物(古生物)具有 性。
4、从大陆漂移假说理论和理论创始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1)万事万物始终处于不断 和 之中;
2)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观察事物,善于提出问题,进而研究探讨问题,勇于求证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二)阅读P41 – P44正文及图3.12-13完成:
1、板块构造学说理论指什么?
1)六大板块划分为(课件17):
2)板块运动特点(课件18):一般来说,各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易发生 和 。
3)火山地震多发生在: 。
2、两大地震带是什么(课件18)?
两大地震带: 和 。
3、应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
(1)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课件19-21)
(2) 红海的形成和不断扩张的原因是什么?(课件22-23)
四、自我检测 1、魏格纳发现哪两洲的海岸线形状相当吻合,于是在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
A、南美洲的西岸,欧洲的东岸 B、非洲的东岸,北美洲的西岸
C、南美洲的东岸,非洲的西岸 D、亚洲的东岸,北美洲的西岸
2、下列有关“大陆漂移假说”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假说其构想源自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能相互吻合
B、魏格纳认为全球大陆在3亿多年前曾连为一体
C、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得知,在3亿多年前,大西洋尚未形成
D、魏格纳同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3、下列不是由于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碰撞形成的是( )
A、山脉 B、高原 C、海沟 D、草原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5、火山地震易发生在( )
A、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海洋上 D、陆地上

五、巩固训练:读图完成课件27-28
六、课堂测试(20分)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创立的。
2、六大板块为 。
3、一般来说,各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易发生 和 。
4、两大地震带: 、 。
5、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 。
6、红海形成原因: 。
七、合作探究: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1、环太平洋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2、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3、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是:
随歌谣学地理:海陆的变迁—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为进一步学习过渡铺垫
通过问题鼓励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自我检测,进行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读图和分析能力
巩固所学
检测课堂达成率
能力知识延伸
当堂检测(20分)
见学案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明确。
课堂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适当讲解和引导。
教学手段多样化。
知识广度深度适中。
学生知识掌握很好,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