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第四章 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学习目标】:1、说出气温的含义和测量,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气温。
2、利用地图说出世界气温的时间变化分布规律,学会分析变化的原因。
3、学会绘制和分析任何一个地方的气温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气温:(阅读课本P45图文)
【自主学习】:
1、说出气温的含义,测量工具、单位、方法。
2、同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 ①______气温、②_____气温、③______气温来表示。
3、掌握计算方法:(完成课本45-46页“图上所得”)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P40-42图文)
【自主学习】我们常用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读P46图4.2)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_____气温值与最_____气温值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读P47图4.3)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月,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________最____值与最_____值之差。
3、 P47页“积极参与”1~2题,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和分析某地全年气温变化规律。
【达标检测】:
⑴ 阅读太原市气温曲线图,分析得出:
①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气温值是______。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____月,气温值是______。
②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
气温曲线弯曲程度_____。
③全年气温变化规律是:1~7月气温 ______ ,
7~12月气温______,冬夏气温变化_______。
阅读P47图,分析得出:
⑵ 悉尼:_____月气温最高,约_____;_____月气 温最低,约______。气温年较差约_____。气温曲线弯曲程度_____。
全年气温变化规律是:1~7月气温 ____ ,7~12月 气温____,冬夏气温变化_______。
⑶ 新加坡:_____月气温最高,约_____;_____月气温最低,约______。
气温年较差约_____。气温曲线弯曲程度_____。
全年气温变化规律是:1~7月气温 ____ ,7~12月气温____,冬夏气温变化_______。
【拓展延伸】:练习册P82讨论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第四章 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
【第二课时】:
1、说出等温线的含义
2、利用地图说出世界气温的空间变化分布规律,学会分析变化的原因。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P48-49图文)
【自主学习】:1、 等温线及等温线图:
【读图分析】;2、 读等温线图要注意观察:(P43图4.7)
① 等温线的数值及递变方向。
图中可以读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_________。
最炎热的大洲是________,最寒冷的大洲是________。
② 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图中______带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____;________带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____。
③ 等温线的弯曲形状。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有_______或_______中心。
3、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合作学习】完成P49--51图上所得练习:
【共同总结】:【达标检测】:
⑴ 气温从赤道向南北两极______。 ★ 主要是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低纬度地区气温______, ________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______;
高纬度地区气温______。 ________获得太阳光热少,气温______。
⑵ 读P44图4.09、4.10,观察在同纬度地区
_____季(一月):海洋气温_____,陆地气温_____。 ★主要是受_________因素
_____季(七月):海洋气温_____,陆地气温_____。 的影响。
⑶ 读P51课文及“信息传递”
① 非洲________境内的__________山,
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____峰, ★主要是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这里形成“__________”的奇特景观。 地势越高,气温越_______。
② 在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呈______状,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
那里是一个______中心。
资料: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弱。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总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过了正午时刻太阳辐射虽在逐渐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出的热量,直到午后1时左右,地面温度才升到了最高,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