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郁达夫以及创作风格;
2.领略故都秋景的特点,掌握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一、教学导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钟情于秋天,在他们的笔下,秋有万众风情,但大多时候都是悲凉愁苦的。在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故都的秋》,一起品味他笔下的故都秋天与南方秋天的不同之处。
二、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三、作品简介
四、背景介绍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五、课堂探究
1.速读课文,回答故都的秋景有什么特点?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关键词语:清、静、悲凉
2.作者在文中共描绘了几幅秋天的画面,请尝试给每幅图命名。
五幅
小院秋晨图
槐树落蕊图
秋蝉残声图
秋雨话凉图
秋果奇景图
3.在第一幅图中,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来写,有什么作用?
小院秋晨图
破屋
高天
驯鸽的飞声
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这些 意象的组合,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槐树落蕊图:
4.槐树落蕊图从哪些方面来写,刻画了秋景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写落蕊,扫帚的丝纹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这里寂静无人,独自徘徊,无人可与交流,只有与自然交融。表达出“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对故都之秋眷恋的情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5.作者写秋蝉的目的何在?
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此处以动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加“浓”秋味。
秋蝉残声图:
6.作者笔下的“秋雨图”有何特点?为什么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
秋雨话凉图:
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更能感悟到生活的淡泊,也表露了作者在谈到百姓生活时的愉快心情和平民意识。
7.作者为什么不写果子成熟时,而写“淡绿微黄”的将熟未熟的秋果景色?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颜色时......”
秋果奇景图:
“淡绿微黄”,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8.除了写故都的秋景,作者还写了哪里的秋?与故都的秋景相比,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还写了南国的秋
南国的秋:
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慢、润、淡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烘托出北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
9.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秋是“清”“静”“悲凉”的?
个人:作者自幼丧父,遍尝艰辛,后留学日本,饱受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多有“临风殒泪,对月伤情”式的才子风范。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夫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
社会: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与落寞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10.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对故都秋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寂廖、悲凉,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六、课堂总结
本文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按照“清”“静”“悲凉”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故都的秋景共有五种:清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都市闲人图)、胜日秋果图。最后部分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间部分展开,酣畅淋漓。
总起
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
分写
庭院秋景图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鸣图
秋雨话凉图
秋日胜果图
总括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故都秋好,眷恋之情
清、静、悲凉
故都的秋
七、课后拓展
有关秋天的诗句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屈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 白居易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