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 5.3 蒸汽的力量 课件 3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 5.3 蒸汽的力量 课件 3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6 16:2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工业革命”(英国 18c60~19c中期)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过渡到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也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蒸汽”的力量
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地方开始?
——《全球通史》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地方开始?
——《全球通史》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政局稳定
政治前提(环境)
要素
市场 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
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自然科学
劳动力 圈地运动
资本 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
原料 煤铁资源、圈地运动、殖民掠夺
前提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18世纪英国已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工业革命爆发
的直接原因
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2.动力:1782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3.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4.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是不是需要动力的革新?
蒸汽时代
英国----法国、美国(标准化生产)---德意俄日—中国近代机器工业

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左图)

1779年,克伦普顿,“缪尔机(Mule)”或“骡机”(左下图)

1785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右下图)
纺织工厂的出现
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用蒸汽推动的木船,继之,英国于1820年制成第一艘蒸汽铁船。
1838年,蒸汽铁船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成功。
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交通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试制成功蒸汽机车。
到1820年时,英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制造机器的工厂。他们拥有的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着相同的零部件,来适应其他工业部门的需要。1840年机器制造业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
1814年发明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6千米。
1825年驾驶自己设计的蒸汽机车,时速24千米。
1851年,英国拥有22个铁路网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
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
——《全球通史》

英国棉花加工量增长表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1760年,英国5万到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
1851年达到13个,而且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
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
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
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
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 50.2,初步实现
了城市化。
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反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⑵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
(5)世界市场: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逐渐成熟。
(4)思想文化: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⑶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6)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危机问题。
1760年,英国5万到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
1851年达到13个,而且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
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
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
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
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 50.2,初步实现
了城市化。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早期电影作品。该片围绕美国当年工业起步时期劳苦人民的生活悲剧展开。查理这个普通的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一见到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查理发疯的一幕确引人发笑,但实质上却暴露出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工人们住的是又湿又矮的木屋,祖孙三代挤一起,最值钱的家具是两张破椅子,没有床,只有一堆旧稻草。”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火)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2O、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
——J?格里宾《历史焦点》(上卷)
这段材料说明什么?
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9世纪中期,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化对印度的统治,还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扩大侵略,并逐步向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当地最大的投资者。
——必修二教材P107阅读与思考
1853年,英国纺织业……供应世界棉布需求量
的45%,它所消费的棉花则完全依赖国外进口。这
些棉花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来自埃及、印度、
巴西和西印度群岛等地。
——马世力《世界经济史》
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每个国家都只生产它最擅长的东西,然后用它去交换别国所擅长的东西,比各国各自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更为有利。
——亚当·斯密(1723—1790)
1、中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
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④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3)初步形成的标志:
①19C60至70年代,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③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
(途径)
(联结纽带)
(1)原因:
(2)时间:
19C中期
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世界市场的孕育和逐渐成熟
2、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
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国际经济交
流基本准则
自由主义
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使国际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原则:
内容:
意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商品增多,原料需求大,国际分工提供了物质条件
交通工具提供了纽带;
世界殖民体系提供了保障。
(3)形成的时间:19世纪中期
(4)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 国的“门户开放”。
(1)含义
工业革命
(5)逐步成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2)条件
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开设商馆,输入中国的主要商品是毛织品,但是中国土布竞争力顽强,英国毛织品很难在中国推销。1755年,英国为了向北推销毛织品,并廉价收买茶丝,曾派洪仁辉(James Flint)等到定海、宁波试探,引起清政府的注意。
1757年,清政府规定对外贸易限于广州一口,并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引起英商不满。
1774年,英国派人入西藏,企图迫使清政府签订奴役性的地方通商条约,被拒绝。
——选自 赵佳楹《中国近代外交史》
1792年,为了打破满清政府的种种限制,为英国的商品开拓亚洲最大的市场,获得经济上的特权,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并且带来了最新的发明: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还有当时英国最大的“君主号”战舰模型。
英国人都以为清朝贵族会感到惊奇,但乾隆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这些不过是无用的奇技淫巧罢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