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情分析
刚上初一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日积月累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缺乏对整个历史事件完整清晰的分析,逻辑思维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他们对平时的历史了解大多数是源于生活,因此对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方面,价值观正在塑造形成的过程中,所以使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陈胜吴广起义是对秦暴政的反抗,人民力量的伟大是价值观塑造的重中之重。进入初中阶段,他们往往开始住校,集体生活更加丰富,也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他们认识各种活动也要发挥组织者的力量,讲究组织策略。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宰,也认识到施政者必须重视关注民生、制定有利于民众的政策,发挥好自己的组织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重点突破: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相关的故事认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2、难点:秦的暴政
难点突破:通过史料分析法加强学生对秦暴政的认识。
教学方法
材料研读法、图片展示法、成语故事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历史上有这样一句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历史典故的大意是楚国即使只剩下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这句话不仅深深地表达了楚国人对秦的仇恨,而且还准确地预言了秦朝的灭亡方式。那么秦帝国的灭亡跟楚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亡秦起于楚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尔虞我诈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楚国败地最冤。楚国有不弱于秦的实力,却因为秦使用卑鄙手段欺骗并扣押了楚怀王,导致他客死异乡,最终使得楚国由此走向了灭亡。楚人对秦的仇恨也由此埋下,并在秦末被深深地放大。
一、亡秦起于楚
大家请看,这是一幅起义图,哪位同学知道这次起义的名字?生答……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陈郡阳城人,而陈郡以前就是楚国的领土,所以,陈胜是楚国后人。那为什么陈胜要发动起义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同学回答引发这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大雨失期
展示ppt 《史记》中也记载:“失期当斩”。但是“失期当斩”是真的吗?实际上,通过后来考古出土的云梦秦简,历史学家发现,真相并不是这样。秦朝征发百姓戍边,没去的罚两副盔甲,迟到3至5天的会被责骂,而遇到大雨导致延误的,则可以免除责罚。——也就是说陈胜大雨失期并不会被杀头。
【过渡】既然不用死,那么陈胜为什么又要冒着杀头的危险发动起义呢?
我们一起看到这样几幅图片——(展示ppt 一份让人惊叹的伟业) 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统治者忘记了创业时的艰辛,为了巩固统治和个人享受,他大兴土木和兵旅:1、北征匈奴修建万里长城2、修建骊山墓3、修阿房宫4、修驰道5、南征百越修灵渠。这每一项工程单独拿出来都足以震惊世界。(师问)那么如此浩大的工程最终需要谁去完成呢?生答……百姓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百姓从事的无偿劳动叫徭役。
【过渡】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征发多少百姓呢?展示ppt
北击匈奴、修长城30万,南戍五岭、开灵渠50万,建阿房宫、骊山墓70万,再加上阿房宫和骊山陵的工地山,常年有七十万人劳作,需要动用三百五十万人作后勤转运。实际上秦朝每年征调服役的男丁不下300万,男丁不足,甚至还让女丁负责运输,弄得百姓民不聊生。
从中可以看出,秦朝的徭役怎么样?生答……徭役繁重
【过渡】支撑如此庞大的徭役人数,粮食供应从哪里来?生答……——最终需要百姓自己承担,而政府则是收取百姓的赋税。那秦朝的赋税怎样呢?材料展示
秦朝的税收比之前高出20倍,以致于农民必须把2/3的收成上交国家,而自己留下来的却很少,结果就是“农民尝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哪位同学可以来解读一下这段话?生答……牛马有衣服穿吗?没有,百姓基本没有可供御寒的衣物,吃的食物和猪、狗一样差。说明在交完了赋税之后,秦朝百姓的生活很艰难。
由此看出秦朝的赋税怎么样?生答……赋税沉重
【过渡】生活的艰难使百姓怨声载道,为了防范人民反抗,秦朝制定了严密的法令。
从出土的云梦秦简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则法令:五人一起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这样的行为在秦朝如何惩罚呢?——砍去左脚,脸上刺字,判为刑徒。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惩罚重不重,生答……重 在高压政策下,百姓们摇手触禁,动辄犯法,轻则判刑,重则处死,出现了赭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的恐怖局面。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的像市场一样。而且秦朝市场上卖的最多的是什么嘞?拐杖,假脚 说明秦朝刑法怎么样——刑法严酷
【过渡】这样的情况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一直持续着,当秦始皇死后,人们希望公子扶苏能够继承皇位,并且改变这一切。但是,我们知道,后来继位的是谁呢?生答……秦二世胡亥 那秦二世胡亥有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呢?我们一起来看
由于胡亥是非正常上皇位的,所以,继位的秦二世杀害一切可以威胁自己皇位的人(诛杀兄弟姊妹),并且对国家有功之臣也大肆杀戮。对身边的尚且如此,他对百姓怎么样呢?在秦二世的统治之下,人们走投无路,想要造反的,十家之中就有五家。说明秦二世的统治怎么样?生答……秦二世统治更为残暴
【总结】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下,秦的暴政具体有哪些?刚刚我们讲了四条,看哪位同学能够说出来的?生答……
(问)如果叫你用一个字形容当时百姓的生活,你会用哪个?——苦 司马迁的感受和大家一样——天下苦秦久矣!
【过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209年,陈胜毅然而然地发动了起义。
所以说, 戍边遇雨误期(板书直接原因)只是他的借口,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过渡】秦朝的暴政已经使秦失去了百姓的支持,而得到百姓支持的起义军,发展却相当迅速。哪位同学可以根据课本和这幅图讲讲,陈胜大泽乡起义后的发展过程?生答……
(师) 陈胜大泽乡起义之后,队伍很快由900人扩充至数万人。不久就占领了陈郡,建立了张楚政权,即“张大楚国”之意。面对秦朝的暴政,天下纷纷响应起义,秦嘉、朱鸡石,项梁、项羽、刘邦、英布、吴芮、陈婴等纷纷起兵。百姓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一起反抗秦朝。短短一个多月,起义军就打进关中,进逼秦朝都城咸阳。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反应过来的秦二世,开始调集大军进攻起义军,很快陈胜吴广起义就被镇压,二人相继被部下杀害。
【过渡】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陈胜虽死,反抗秦朝的斗争却并没有结束。我们一起看到,陈胜所置遣的王侯将相一直坚持抗秦。
带学生做材料题:
材料一: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指陈胜)首事也。
1)“由涉首事”指陈胜发动了怎样的壮举?
生答……
首就是第一。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而陈胜的起义影响全国。所以我们说他领导的一起地位十分重要。
1、地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材料二:后人为了纪念陈胜,纷纷为他修墓。最早修的是刘邦,他追封陈胜为王,并每年祭祀。新中国成立后,拨专款修复陈胜墓,并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请问后人为什么要肯定陈胜,为他修墓?他的什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呢?
他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过渡】所以后人专门为陈胜修墓,无独有偶,在陈胜墓的后面不远处,同样是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墓地,但他的结局却与陈胜迥然不同,他就是——刘邦。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到秦朝最终是怎么灭亡的。
2、
亡秦成于楚
【过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接过了反秦的大旗,继续发动起义。惊人的是他们都是泗水郡人,而泗水郡以前属于楚国,也就是说他们不仅是楚人,而且还是老乡。
项羽起兵于江东,刘邦起兵于沛县,双方聚集于彭城。虽然是老乡,但是两人却相互竞争,双方约定:最先进入关中的就做王。项羽知道,要进入关中首先需要面对秦朝的主力部队,当项羽得知秦军主力兵围巨鹿时,便奉命前往救援。
于是爆发了巨鹿之战。(板书1、主力决战:巨鹿之战)(师问)请同学分享一下项羽巨鹿之战的故事 生答……
巨鹿之战中楚军二万,秦军三十万,面对强大的敌人,项羽并没有退缩,相反,他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打败秦军,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其实,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同样会碰到许多困难,这些困难貌似强大难以战胜,但是只要你破釜沉舟鼓起勇气,迎难而上,不放弃,成功终将会属于你们。
(过渡)当项羽进行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在干嘛呢?他趁机绕过秦军主力,直接进攻咸阳,秦王子婴被迫投降,秦朝灭亡。(板书2、秦朝灭亡:刘邦入咸阳)所以当项羽打完巨鹿之战,率兵前往咸阳的时候,他内心是无比郁闷的。噢,我在巨鹿拼死拼活,九死一生,你刘邦直接就摘桃子,如果你是项羽,你服不服气?因此,项羽就宴请刘邦,出现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多次劝说他杀死刘邦,但项羽却并未采纳,以致于错失了机会。秦灭之后,项羽势力最为强大,他以天下霸主自居,自封为“西楚霸王”,其他起义军都被项羽分封为诸侯,刘邦受封于汉中、巴蜀,因此被称为汉王。封王之后的刘邦并不安于现状,为了争夺天下,他和项羽开启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后世将项羽刘邦这场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称为“楚汉之争”。那最终谁争赢了呢?我们一起看到——三、天下归于汉。
3、
天下归于汉
(板书1、楚汉之争)开始之初,人们并不看好刘邦,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刘邦平民出身,最高只做过亭长,拥有军队不足10万;而他的对手项羽出身贵族,拥有军队40万。但是,之后的战争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最终获得胜利的是谁啊?……生答:刘邦。
【过渡】为什么呢?通过一段材料我们可以很好地看出原因:刘邦、项羽入咸阳后都做了什么?
刘邦入咸阳后与民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而项羽进入咸阳后却大肆杀戮,焚毁宫殿,抢夺财宝,项羽的残暴行为激起了关中人民的愤慨。得到了百姓支持的刘邦虽然数次被项羽击败,却并没有放弃,逐渐由弱变强,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板书:2、刘邦建立汉朝)成功之后的刘邦,衣锦还乡,即兴唱了一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才能并不高,但是他特别会用人才。大意是: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一首大风歌道出了刘邦的得意,也道尽了对他人才的渴求。
后人回顾那一段历史,有人为平民出身奋斗成功地刘邦而深深佩服,也有人为仗义豪爽兵败身死的项羽而无尽惋惜。李清照曾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讨论】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假设你是项羽,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取得天下?。请同学们以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最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出来与大家分享,好,讨论开始……
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地相当好,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得民心,不能善用人才。民心向背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利,人才是国家兴旺的基石。任何时代,都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值得高兴的是,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党和国家显然已经认识并做到了。比如坚持不懈地进行扶贫济困、提出和实施了更多重视人才的措施。习近平主席曾说:“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把百姓、把人才放在心中的党,将会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的讲课结束,谢谢大家!
4、板书
【板书设计】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亡秦起于楚——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1)直接原因:戍边遇雨失期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过程:建立张楚政权
3、意义:(1)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2)他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亡秦成于楚——项羽、刘邦起义
1、主力决战:巨鹿之战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
三、天下归于汉
1、楚汉之争
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5、作业
请根据第9课和第10课的内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评价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