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3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3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5 19:59:12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概况
明确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
理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的措施
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意义
分析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05
01
02
03
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
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清朝土崩瓦解。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组织基础: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
材料一: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材料二:
材料三:
1、背景: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大总统誓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概况: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历,民国纪年
性质: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知识归纳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_____年,这一年就被称为民国元年。
1912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1917年
民国元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公元年=1912+民国年-1
八路军的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C
政治方面
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
经济方面
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教育方面
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3、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材料:沪宁铁路车站的出口处挤满了接车的人,列车本应5:15到站,结果至6点半才到。误点的原因竟然又和剪辫有关。原来,6名革命军士兵在南京登上火车,他们上车后,不由分说就动手剪起旅客的辫子来。整整一车的人数以千计,一大半都留有辫子……就这样,车厢里乱做一团,以致影响了列车的正常运行。
——《档案中的上海剪辫往事》
1、辛亥革命前后,剪辫意味着什么?
反对清朝,支持革命
2、阅读本课49页知识拓展,民国建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活礼仪方面:
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
从跪拜礼到握手礼
从长袍马褂到中山装、旗袍
剪辫运动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人民思想方面: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一: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告各友邦书》
思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对外关系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政府
任命
军事进攻
玩弄权术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
立宪派旧官僚等
施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形势
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窃取革命果实的?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逼清帝退位
孙中山提出辞职
袁世凯就职
通电赞成共和
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他即将辞职,并推举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材料图片:
1、清帝退位:
宣统帝下诏退位
时间:
意义:
1912年2月12日
标志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图片链接及过程: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立宪派等的拥护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对清:逼清帝退位(1912.2.12)
革革命派:迫使孙中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3、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测试:
(1)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2)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3、内容: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性质:
国家主权,国民权利,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三权分立)
5、意义:
1、时间:
1912年3月11日
2、颁布机构:
参议院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民主权
民主自由原则
效仿美国三权分立
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权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三权分立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
遗憾:革命果实被窃取、社会性质未改变、反帝反封任务未完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一致认为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结束动乱、稳定政局,革命派也希望能尽快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这一形势下谁占据了有利位置
A.孙中山
B.张作霖
C.袁世凯
D.黎元洪
C
2.宣统帝溥仪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其退位的时间是
A.1901年
B.1908年
C.1911年
D.1912年
D
3.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宣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4.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此制定并公布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一个崭新国家,
一部重要文件,
两个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