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体验化学探究
执教者
解读学生
化学探究是化学学科中最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项活动,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自己动手实验,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包括表述问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通过对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3、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交流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怎样明确提出问题、准确地表述出问题并不明确。
解读方法
教学准备
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理清上课思路
教学方法
教授法,演示法,谈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二、讲授新课
1、从问题开始
提问:万有引力是谁发现的?牛顿是怎么样发现万有引力的呢?
教师演示实验
活动天地1—3(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1、点燃蜡烛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1秒后取出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4、往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提问:通过上述的实验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活动:以抢答的方式展示问题,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回答:牛顿发现的
牛顿坐在自己家的花园中,发现苹果掉在地上这一现象,然后研究并通过论证发现了万有引力。
学生仔细观察蜡烛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的现象。
观察火柴梗不同部分的灼烧情况。
观察烧杯壁的现象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将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
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始于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从发现问题开始。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大胆质疑,在日常生活常见的蜡烛燃烧中提出问题。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蜡烛燃烧为什么有液体流下?流下的液体为什么会凝固在烛体上?
②熄灭蜡烛为什么会有一缕白烟?
③为什么蜡烛火焰外部明亮中间暗呢?
④插入蜡烛火焰中的火柴梗为什么只有外部烧焦?
⑤烧杯内壁为什么会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浊?
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⑦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产生黑烟,黑烟是什么物质?
2、解决问题
自学
三、课堂小结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现场抽问
学生回答结束后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
提问:通过上述学习,你认为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多识一点”中的“化学之谜”
小结本节课的重难点:
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认真听,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帮助学生体会提出问题的策略: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日常生活、自然界以及实验中的现象。
二是有善于质疑的心态,对待事物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对待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效
果预测
1、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气氛浓厚、活泼。
2、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表述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适当的提升。
3、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产生。
自我评价
指导老师点评
反思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认识反思的本质及其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意义基础上,掌握科学的反思技巧和策略,从而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自觉进行反思,逐步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我在教学经验中感觉到在课堂中学生动比老师动要好,教师听比学生听教学要好。
给予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来作为保证,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地思考,这能更深的让学生了解化学,了解化学的本质。
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维机会。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是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回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回得到培养和提高。
我充分的发现在反思教学方面的不足,深刻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究情景,并自觉融入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时间、更多“自由”思维机会。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创新思维与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本节课通过对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但对于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怎样明确地提出问题、准确地表述出问题并不明确。本节课意在帮助学生体会提出问题的策略:一是要有敏锐观察力,善于观察日常生活、自然界以及实验中的现象,能够捕捉到反常、奇异现象;二是要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或观察到现象能否用已有知识解释,或变换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三是有善于质疑的心态,对待事物时刻保持好奇心,不受已有观念束缚,不轻信现成的结论,对待事物有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会不断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