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活动与探究建议
1.实验: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2.观察生产、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3.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
●学习建议:
1.密切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结合溶液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2.注意观察微观图示对溶液形成的解释,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注意从分子、离子水平上认识溶解现象。
3.认真完成三个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进行科学总结。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重点)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是最常见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重点)
3.通过对食盐溶于水的微观分析,知道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以及溶液的共同特征。(难点)
4.通过实验探究体会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一事实。(重点)
5.联系生活实际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重点)
6.举例认识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准备:
1.多媒体素材: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温度计、药匙(或纸槽)等。
3.实验药品:泥沙、食用油、氯化钠(固体)、硫酸铜(固体)、蒸馏水、汽油、碘、酒精、洗洁精、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等。
学习过程:
师 生 活 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师:多媒体展示一组无土栽培的图片。
【导入语】师:让我们欣赏一组无土栽培的照片。无土栽培的花漂亮吗?西红柿长得诱人吗?你想不想在家里也搞无土栽培呢?
生:欣赏照片后作出评价性回答。
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板书课题】3.1溶液的形成
【过渡】师:我们周围的物质数以千万计,它们都能溶解在水中吗?
生:大胆猜想并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分组实验探究】师: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泥沙、食用油、氯化钠和硫酸铜会溶于水吗?
猜想与假设: 会溶于水; 不会溶于水。
进行试验:取出四支标有1、2、3、4的试管,分别取少量的泥沙、食用油、氯化钠和硫酸铜,然后分别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振荡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于水; 不溶于水。
生:进行分组实验,小组内合作交流,完成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
【过渡】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泥沙、食用油不能溶于水,这类混合物我们称为浊液;氯化钠、硫酸铜完全溶于水中,这类混合物我们称为溶液。
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认识溶液和浊液。
【自主学习】师:多媒体展示自主学案:认识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组成
3.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确定
4.溶液的重要特征
生:自主学习溶液的概念、组成、共同特征等,组际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板书】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征
【过渡】师:溶液为什么均一、稳定呢?溶液中的溶质是以何种微粒存在的呢?
师: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演示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过程,并设置问题:氯化钠和蔗糖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即分子、原子或离子)?
生:结合FLASH动画演示和教材中的文字说明理解溶解的本质和溶液的共同特征。
【过渡】师:同学们是否对溶液认识充分了呢?
【合作探究】师:多媒体展示:请你来判断,并说明理由。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2.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吗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是一种吗
4.溶质只能是固体吗
5.溶剂只能是水吗
生: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进行判断说明,组际展示探究成果。【总结归纳】师:多媒体展示归纳总结:
生:自读归纳总结,强化巩固。
【过渡】物质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吗?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
【分组实验探究】师: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2: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发现问题:许多物质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猜想与假设: 。
进行试验:取出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约50ml的水,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并读出读数,然后分别向三只小烧杯中加入约3g氢氧化钠、硝酸铵和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使物质完全溶解,并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记录数据。
氢氧化钠
硝酸铵
氯化钠
水温
溶液的温度
温度变化(升高、降低或不变)
实验结论: 溶解时温度升高; 溶解时温度降低; 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
生:大胆猜想,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好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并交流共享。
【板书】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生思考:小芳认为: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阅读课本P60第一部分文字自主学习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尝试找出溶液温度的变化的原因。
师生:归纳总结,根据实验探究结论总结如下:
【学以致用】师:多媒体展示学以致用:家庭生活中如果我们碰到高烧病人,我们如何及时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呢?
生: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组际展示探究成果。
【过渡】同学们在家做家务吗?你是怎样刷掉餐具上的油渍呢?洗洁精洗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分组实验探究】师: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3乳化现象,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进行试验:取出上述实验标有2的试管,观察试管内所盛放的物质及其产生的现象,其中一位同学向该试管中滴加几滴洗洁精,振荡并观察实验现象。
滴加洗洁精前
滴加洗洁精后
实验现象
生:进行分组实验,小组内交流合作,描述实验现象,展示实验成果。
【自主学习】师:多媒体展示自主学案:认识乳化现象。
1.什么是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自主学习,组际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板书】乳浊液、乳化现象及乳化作用
【合作探究】师: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问题:
1.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2.修汽车的工人常用汽油洗去满手的油污,汽油和洗涤剂一样能去除油污,那么两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
生: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组际展示探究成果。认识溶解去污原理和乳化去污原理。
【过渡】妈妈为我们付出艰辛的劳作,非常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要为妈妈分担、要关心体贴妈妈。
师:多媒体展示:感恩母亲季、我们有行动!
活动:请帮母亲洗一次衣服,洗一次头发,洗一次餐具。
生:知行统一感恩母亲我们行动起来。
通过一组“漂亮”“诱人”的无土栽培的图片自然引入本单元内容,一方面学生对无土栽培了解不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展示无土栽培也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
产生疑惑和争议,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探究实验一方面练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实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比较认识更深刻。
通过自主学习后的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使学生清晰地认识溶液的内涵和外延。
教材中的文字说明配以FLASH动画演示能够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溶解的本质和溶液的共同特征。
针对溶液知识小的考点设置此内容,使学生认识更全面、深刻。
选取三种不同的物质溶于水中,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发现溶液的温度发生三种不同的变化,使学生亲身体验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自然得出“物质的溶解通常都伴随能量的变化”这一结论。分类列表比较使学生对物质溶解过程的吸收和放出热量,以及外在表现溶液温度的变化认识条理、清晰。
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去发现、去认识,在体验中学习。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意识,体验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洗衣服、洗餐具、洗头等现象,零距离观察体验乳化现象,使学生体会更深刻,真正体验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创设生活情境认识溶解去污原理和乳化去污原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丰富生活经验。
利用所学原理为妈妈做些事情,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方面的教育。
板书设计: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3.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二、物质的溶解过程中通常会随温度的变化(溶液温度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
三、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等
四、乳化现象和乳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