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6.1燃烧与灭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6.1燃烧与灭火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6 10:2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
2.通过探究灭火的方法,认识灭火的原理;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在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等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识。
能力目标:
学习对获取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
1、感受化学在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2、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关怀以及对生命的珍爱。
重点难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学情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在第四单元?氧气的性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同学们对于蜡烛、木条、镁条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另外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灭火的方法。
这次备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是否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是否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燃烧,让学生明白燃烧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对于灭火原理的探究让学生明白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认识到三个条件破坏掉其中任何一个,火就会熄灭。
本节课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化学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燃烧与灭火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而树立“控制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变化使之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不过,在上新课之前,我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
演示白磷在热水中燃烧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对火有哪些认识
观察实验,思考:白磷在水中为什么能燃烧?
观察图片,思考火带给人类的利弊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身边的事情入手,提升学生的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提问:什么叫燃烧以及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想一想,蜡烛、木条、 镁条等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燃烧的概念
探究燃烧的条件
(过渡):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燃烧,那怎样才能使蜡烛、木条、 镁条等可燃物燃烧起来呢?也就是说燃烧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猜想
学生猜想
实验探究一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学生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蜡烛2支,小石子,小木条、小纸片、烧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燃烧的条件,并填写实验报告
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团结合作的学习意识.
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归纳总结: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白磷在热水中为什么能燃烧?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白磷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热水使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用所学知识解答了课堂上的疑问,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回扣主题
过渡:看来水火也可相容,如果把燃着的物体设法不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用品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让燃着的蜡烛熄灭
实验用品:烧杯、水、剪刀、蜡烛、火柴
方法
原理
1
2
3
4
学生实验并填写表格
分组合作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
灭火的原理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移走可燃物
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当堂检测
1.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 )
A. 没有达到着火点
B. 无水酒精是液态
C. 没有与氧气接触
D. 无水酒精挥发得快
2.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3、火灾时,引起身上衣服着火了。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往身上浇水,使火焰熄灭
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灭
C、躺在地上打滚,把火焰压灭
D、旁人赶快用湿衣服或毛巾等帮助他扑打灭火
在今天的探究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概念: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自身的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 (1) 降低温度
(2)移走可燃物
(3)隔绝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