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波尔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以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为主线,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声响的探索兴趣和模仿欲望。
该课时以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为主,结合《大雨和小雨》中强弱对比,以及“风雨雷电”的声音表现与创造。
《电闪雷鸣波尔卡》是一首快速的波尔卡舞曲,由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乐曲在二拍子的波尔卡节奏的不断重复中,插入一些标题性的造型因素,为整首乐曲画龙点睛,使舞曲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这是作者创作标题性波尔卡舞曲时常用的表现方法。《电闪雷鸣波尔卡》在不间断地重复波尔卡的基础上,以定音鼓的震音演奏法,加上钹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雨和闪电。
全曲为“ABA”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充满着热烈的气氛。A段为G大调,已在表现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氛生动活泼。“电闪雷鸣”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B段转到C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的场面,色彩交织,生动无比。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感受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的情绪、节奏以及结构。
通过画旋律线、为旋律配歌词等实践活动,熟悉其音乐主题,培养学生创造力。
能够运用身边的音源素材表现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了解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部分代表作。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乐器或身边的音源素材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积极参与即兴创造活动。
能够听辨乐曲中不同的音乐主题,随乐曲画旋律线及为旋律配歌词。
能够听出乐曲中电闪雷鸣的声音,小组合作做出相应的律动。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大鼓、大擦、沙锤、空瓶、x光片、绿豆。
学生:课前演唱《大雨和小雨》,通过力度变化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声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唱《大雨和小雨》进教室。(表现声音力度)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唱出了大雨强与小雨弱的区别。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宝贝,这些宝贝能发出大自然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师吹空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一说这声音想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来试一试。试着吹出大风强和小风弱?
(2)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下起了蒙蒙细雨,猜一猜哪个宝贝能发出小雨的声音?听,雨越下越大,选择哪个宝贝? 生答:绿豆
(3)雨落在了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像不像哗啦啦的树叶声?一会强、一会弱。
(4)突然,天黑了下来,一道闪电划过,传来一阵阵雷声(x光片)。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好多东西或乐器都可以用来演绎声音的故事。
、介绍小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
那今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波尔卡是指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这首乐曲是由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有圆舞曲之王的称谓。确切的说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因为还有一个“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大家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生答:父子
在我们探究作曲家是怎样表现闪电和雷声之前,老师想先了解一下,平时同学们遇到打雷和闪电,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答:害怕。
嗯,那我们听一听,看施特劳斯他的音乐中,雷和闪电,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情境与感受?
(三)、欣赏全曲
1、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境与感受。
如同学们所说,这首歌轻巧、活泼,约翰·施特劳斯将雷声和电闪声加入了波尔卡舞曲中,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这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但人们并不介意,雷声和电闪声仿佛也成为了他们跳舞的节奏。
复听全曲,猜一猜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闪电和雷声?怎样演奏?
生:大鼓,大擦
师:大鼓,敲击,滚奏。大鼓的声音低沉。
大擦,两个擦碰击发出声音,声音响亮。
(四)、欣赏A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加入到他们的舞会中去,感受一下其中的气氛吧!
下面认真聆听主题一,感受一下他们欢乐的舞步。
老师随音乐把他们的舞步画了下来。谁来说一下像什么?嗯,像云和闪电,好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那大家一起随音乐画一下这段旋律。(熟悉主题一)
就在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闪电声,雷鸣声。但是舞会依然在进行。我们继续听音乐的发展,在听到雷电声时,假装捂耳朵,看一看雷电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更清楚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雷电声越来越频繁。(感受情境变化,体会暴风雨来临前,雷鸣电闪的变化。)
(五)、欣赏B部
舞会的气氛只增不减,并且人们随着舞蹈,还情不自禁的哼起了歌,听...
1、生分小组讨论,为旋律配歌词:播放主题二,歌唱般的旋律,谁知道唱的什么?那我们来为它配一段歌词吧,现在大家想一个八字的歌词,配到这段旋律中去。(培养学生创造力)
2、模仿闪电、雷声做律动:我们也要配上雷声和电闪声,分两组,拍手表示闪电,拍腿表示雷声。并表现出乐器中渐强的变化。(节奏律动)
歌唱般的主题二,配合着“电闪雷鸣”的场面,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载歌载舞,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脑后。
(六)、听全曲,学习乐曲结构。
让我们再听全曲,跳舞我们就划着舞步,唱歌我们也跟着唱歌词,听一听最后重复了哪部分?是像舞步的主题一?还是像唱歌的主题二? 生答:主题一。作者用了再现的手法,以主题一为主的A部、以主题二为主的B部、再现A部,组成了乐曲的结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七)、模仿乐器演奏:
除了大鼓、大擦,还有小提琴,大提琴,短笛,单簧管等乐器,下面我们就用耳朵和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美妙的音乐,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模仿演奏。(主动参与模仿表演)
(八)、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体会了声音的魅力,体会了音乐的魅力,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妙音乐,积累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教学的情感与态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