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5 22:5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1.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2.写出北魏建立和统一北方的时间
3.复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
4.简述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及意义
【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交融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册预习自测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①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民族大交融的趋势),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进程
②改革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使北魏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③改革为后来统一局面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三、当堂训练
7.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8.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9.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5.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四、记忆背诵
一、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1、背景(1)强大后的前秦,疆域辽阔,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383年,前秦统治者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执意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2、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使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在南方取得了暂时的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前秦①军心不齐,内部矛盾重重②苻坚骄傲轻敌,指挥不当③军队劳师远征,战线过长
VS
东晋①将士团结一致,从容应对②东晋将领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③统治者善于用人
启示:①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②得当的战术非常关键③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具有重大意义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1)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无明显差别。因仙贝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2、目的:用文治移风易俗,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治理
3、改革内容:(1)迁都洛阳,494年。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2)汉化政策:说汉语、易汉服、改汉姓、通婚姻
4、作用:减少民族隔阂,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的文化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性质:是一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①居住: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
②经济: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③生活: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④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汉语被大多数内迁民族广泛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特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3、结果: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4、历史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未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①两大方向的民族迁徙: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中原;中原地区人民南迁江南
②三个阶段的民族交融:东汉末至西晋初,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后,长城沿线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东晋十六国时期,民族交融步伐加快;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③四种交融方式:民族迁徙、友好交往、联合斗争、少数民族政权改革
五、知识网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