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上 1抒情与写意 中国花鸟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上 1抒情与写意 中国花鸟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5 22: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学情分析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画鱼点睛
比较与讨论:不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画法。
“画如其人”,让我们走进中国花鸟画的世界,去了解画家们的内心世界吧!让我们从这里开始,踏上感悟中国花鸟画家的心灵之旅吧!
二、作品赏析
1.?朱耷作品赏析
观察与发现:看朱耷的花鸟画作品,寻找相同点。
(1)欣赏《游鱼》充分感受“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内涵。
思考:作品《游鱼》中,除了一条鱼,再无多余的内容,空白的画面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思考与探究:画家为何要这样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2)欣赏朱耷的落款题名,了解画家其人。
思考:从落款提名中你发现了什么?
(3)介绍画家生平
教师介绍画家生平,学生了解画家创作背景,感悟画家情感。
朱耷,中国清代早期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的名号。是明朝皇族后代。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的他便装哑扮傻,不和任何人说话,23岁出家当了和尚。八大的身世使他内心非常痛苦,然而他又不能将心情宣泄给外人,于是他将它转化,最终以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八大的画古怪,气氛冷漠,大多数是隐喻画,主要传达一种心绪。这种心绪隐喻画与有所指的政治隐喻画有所不同,它更富有美学意义。八大将中国绘画美学中重写神、重写意、重文学趣味的传统发挥到了极限,使隐喻画真正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画种。?后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评价八大的艺术时发出了“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感慨。
(4)欣赏《荷花怪鸟图》、《孔雀竹石图》、《孤禽图》和《眠鸭图》
分析与讨论,进一步体会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理解艺术的“虚实相生”、“有无相生”的意境。
教师总结,承上启下: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境。
2.?赵佶作品赏析
观察与发现:作品的基本信息、绘画内容、构图、用笔、用色。
思考与探究:作品的绘画特色。
归纳与总结: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绘画。
3.?黄筌作品赏析
观察与发现:作品的创作背景,绘画内容,用笔。
讨论与交流:学生将生活的记录,如真实禽类的照片与作品中的相应禽类进行对比赏析。
归纳与总结:黄筌作品的绘画特色。
4.?齐白石作品赏析
观察与发现:学生将对河虾的记录,与绘画作品中的虾进行对比赏析。
讨论与交流:如何理解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归纳与总结:如何通过绘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欣赏的名家名作,师生共同归纳赏析的要点,总结赏析的方法。以表格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