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这一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的大小。(重点)
2、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并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重点)
3、培养学生能辩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世界观,即分析季风气候的有利(主要对于农业生产)和不利(不稳定、旱涝等)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冬、夏季风图、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一点通)季风气候显著.flv。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诊断提问:1、我们七年级学习的《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中亚洲气候有哪三大特征?2、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哪一?归纳小结: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作为亚洲第一大国,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如何呢?对我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回顾旧知思考回答: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2、亚洲
回顾七年级学生学过的亚洲气候知识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知识铺垫承转过度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季风是怎样理解的?提示:冬季,夏季你上学的路上分别迎着什么风向?它们有何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就是季风,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叫季风气候。
谈谈自己理解的季风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就是季风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偏南风,暖热湿润。
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谈谈自己理解的季风,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对比分析知识拓展基础应用
指导学生读“36页图2.12,阅读37页材料”分析归纳比较冬、夏季风的特点,分两大组合作学习并完成36页“读图”,1、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完成下表季风类型来源地风向冷暖、干湿状况影响范围大小冬季风夏季风2、根据上表,总结我国气候的第一个主要特征是 归纳小结: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夏的风向更替明显: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其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知识拓展:撒哈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沙漠,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漫漫黄沙,单峰驼似乎是这里的主人。世界上的大沙漠,几乎都分布在了南北纬15-30度附近,这个纬度带是世界著名的荒漠地带。我国的这个纬度,正是江南地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描述这里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西部是森林茂密,东部是阡陌纵横,一片繁荣景象。都在同纬度地区,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异?是谁给我们的江南地区披上了绿装呢?小结:我国江南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气候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季风气候显著。练一练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于 ( )A.北冰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太平洋和印度洋2、能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季风是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冬、夏季风的特点。1、分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每组代表回答):冬季风:陆地-偏北风-寒冷干燥-大。夏季风:海洋-偏南风-温暖湿润-较小。2、季风气候显著思考讨论回答:我国江南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抢答:DD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以及采用对比法学习地理的能力。通过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练一练”的设计,达到巩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目的,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转过度
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成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成为非季风区。那么,季风区的范围具体包括哪些地区呢?
讨论探究
指导学生读图2.13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要求学生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概念。2、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说范围)3.描画并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组成的4、这条界线与哪条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5、季风区面积大还是非季风区面积大?6、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又是二、三
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的名称什么?小结: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分为季风区(以东)与非季风区
(以西),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我们处在季风区。
读图—分析—归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界线、降水特点。分组讨论完成各问题(分组代表回答):1、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降水多;其他地区称为非季风区,降水少。2、读图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季风区;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为非季风区3、描画界线说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400毫米5、季风区面积大(占2/3)6、大兴安岭
通过观察图片、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行为习惯。
承转过度
我们处在季风区,季风气候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辩证分析基础应用
1、要求学生读课本37页“季风异常与我国的旱涝灾害”分析我国季风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2、要求学生相互探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范频繁的旱涝灾害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来分析,贴近自然来掌握。小结:
季风的功与过季风区内雨热同期,旱涝频繁。练一练:1、下列界线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A.一月0°C等温线
B.800毫米等降水量线C.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说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应是一系列山脉,夏季风无法越过,才产生气候差异2.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的迟说明:玉门关的位置3.判断下列地形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
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分析,贴近自然来掌握我国季风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有利方面: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不利方面:水旱灾害频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为不利。2、根据生活在农村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抢答:1、D2、A3、季风区、季风区、季风区、季风区、非季风区。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生活中处处有地理。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一练”的设计,达到巩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目的,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梳理理清思路
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知识结构来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通过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总结新课我的收获
播放视频:(一点通)季风气候显著.flv,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的认识与巩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观看视频,在轻松愉悦中学会总结,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学后质疑
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我国纬度最低,位于季风区内发展农业条件最好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这里的“春风”应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海陆风
D.西北风
二、综合应用题
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⑴图中号码代表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① ,② ,③ 。
⑵④代表 季风,⑤代表 季风,它们分别来自 __洋和_______洋。
⑶图中城市中,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世界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很大
B.海陆热力差异
C.
地形因素的影响
D.地势西高东底的影响
(5)一个人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是,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是(
)
A.哈尔滨—武汉
B.武汉—乌鲁木齐
C.拉萨—哈尔滨市
D.海口—哈尔滨
【教学反思】
1、在导入新课上回顾七年级学生学过的亚洲气候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的调整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结合生活,使用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例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的欲望,
2、在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以及采用对比法学习地理的能力,并讲练结合,从而突破重点。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3、在总结新课时播放视频:(一点通)季风气候显著.flv,观看视频,在轻松愉悦中学会总结,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使学生感到学的轻松与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认识到地图是学习地里的工具让学生利用好课本图表(实用、长久优越于课件),
“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要贯穿课堂中。
冬季风
源地:陆地
风向:偏北风
性质: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夏季风
季
风
气
候
显
著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山-巴颜喀拉山-山冈底斯山
季风异常与旱涝灾害
源地:海洋
风向:偏南风
性质:暖热湿润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