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星球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2.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聚落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收集不同聚落的图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理解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科参与意识及学习地理的兴趣,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问卷调查导入:1、提问:你们家是住在乡村,还是住在城市?2、提问:哪你们是更喜欢乡村,还是更喜欢城市呢?为什么?由上面的问题,引出我们今天学习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1、学生作出回答 2、学生作出回答
基础自学 城市和乡村
1、课件展示聚落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将聚落分类。通过看到的景观图片将聚落分成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3、教师提问: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4、基于学生的答案总结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
1、学生观看教师展示的聚落图片。2、观察聚落的不同。3、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 4、归纳小结
探究提高 聚 落 与 环 境
活动一、探究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因素1、 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 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2、早期聚落大多出现在什么地方?3、展示聚落 图片 学生讨论分析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哪些因素密切相关?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利于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温度适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2、)聚落的分布平原多,高山、荒漠少6、展示一组图片:提问自然环境不仅会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分布,也会影响聚落的什么?7、阅读教材104页,找出不同自然环境(平原、山地丘陵、河湖、沙漠等)是如何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的?
活动一 1、学生分组讨论 作出回答,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出现城市。 2、学生分组讨论 纷纷说出答案并说出理由。 3、学生观察分析聚落形成于发展的有利条件。 4、学生分析出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5、学生归纳总结 6、学生分析作出回答 7、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
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完成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