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30张PPT+4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30张PPT+4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5 23:16:47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史实;知道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学习目标01020304010203探究红军长征铸就的长征精神一、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背景(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
(二)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袭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撤回关内,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绝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Q:请依据上节课所学内容,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何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
毛泽东胜利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游击战、运动战)失败,
战略转移分散兵力,冒险进攻,保守防御 博古
李德8万50万1933.9周恩来
朱德2、长征原因问题:请依据材料指出,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答: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2、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原因(根本原因)3、长征过程:瑞金出发(1)时间:1934年10月
(2)目的: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3)开始地点: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十送红军》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http://epaper.voc.com.cn/sxdsb/images/2016-08/17/E10/res03_attpic_brief.jpg《血战湘江》3、长征过程:血战湘江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摘自陈靖血染十里溪,
河底遍尸体。
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黔山》3、长征过程:遵义会议(生死攸关)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内容:?时间:?地点:贵州遵义1935年1月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意义:一个核心,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一个标志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14年幼年3、长征过程:四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3、长征过程:巧渡金沙江急行军到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经9天9夜,将部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3、长征过程: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中央红分左右两路北进。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强行渡河杀出一条生路,为红军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3、长征过程: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红4团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顺利过河。3、长征过程:爬雪山、过草地翻雪山 过草地行难食难御寒难3、长征过程:攻克腊子口3、长征过程:会宁会师两次会师(1)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标志) 长征胜利结束长征1会宁红军胜利会师陕甘长征胜利结束血战湘江红一方面军会宁 瑞金 1934·10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长征路线:江西瑞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吴起镇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瑞金出发遵义会议渡过湘江巧渡金沙江会宁会师吴起镇会师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山红军过草地“重走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大事记】四渡赤水1934.101935.1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1935.101936.10长征胜利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给我们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呢?红军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
精神财富——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B当堂训练 2.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3.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A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5.“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DC6. 毛泽东于1936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D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课堂小结 1936—2018回望长征路,
不是重复过去,
而是面对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