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1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1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6 07: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2课时 整理与复习
课题
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掌握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用连加、连减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初步归纳总结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各种不同形式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整理过程,体验分类、总结、归纳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形式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整理和复习第1、2题的12个算式。
  观察:根据加数和减数的特点,将这12道题分为两类(-类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另一类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说说:你是怎样计算57+ 9和75+ 9、57-9和75-9的。学生逐一口算上面12个算式并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概括,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
2.出示口算卡片。
38+4= 35+9= 59+2= 46-3= 74-6=
18+40= 25+30= 47+20= 88-50= 59-20=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汇报答案。
(二)复习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各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讲解。学生通过说说、做做,感受小括号的意义与作用。师生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并板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出示教材第82页“练习十九”第3题。
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计算过程和方法。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九”第9题。
学生观察图画,了解信息并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三)复习用连加、连减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81页“整理和复习”第4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与图意。
题中呈现了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相同加数增加到4个,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体现了数数、列表等算法多样性的策略。
2.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九”第6题。
学生数. 数并算一算, 集体汇报。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九”第7题。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
4.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九”第12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二、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九”第1题。
  (1)学生分组交流“50+36”和“45-6”分别是怎样算的。
  (2)在集体交流时,应注意对在计算中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九”第2题。
  教师让某一排学生接力,依次口答。
  3.完成教材第82~84页“练习十九”第4、8、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82、84页“练习十九”第5、11题。
  一方面可以巩固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它来检查学生计算的水平。练习时可计时,记录下每个学生计算所用的时间,然后再评比谁的速度快、正确率高。在评价学生的计算能力时,要重点关注正确率。
教学板书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复习课,涵盖的内容很广且对以后的学习很重要。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接受得很快,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和逻辑推理的学习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