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算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要给大家发新书啦,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课件演示)老师一共有多少本《环保小卫士》要发给大家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
出示教材第62页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讲台上本来有两叠《环保小卫士》,每叠10本,李老师又搬来了一-叠,也是10本。看着这些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板书:讲台上一共有多少本《环保小卫士》? )
想要知道一共有多少本,怎样计算?
指定学生汇报。(板书: 10 + 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
学生汇报。(板书: 20+ 10)
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 -样吗?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全班交流并汇报方法。
(1)数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 3,所以10+20= 30。
(3)利用计数器:十位上是1+2=3,个位上是0,所以10+ 20= 30。
(4)数的组成: 10里面有1个十, 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共是3 个十,也就是30。(5)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 20= 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下,并看看20+10是否也是同样等于30。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指定名学生上台演示。
2.教学整十数减整十数。
如果李老师将其中的20本《环保小卫土》发给了部分同学,这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发了20本后,还剩多少本? )
原来有30本,发下去了20本,想一想:要算还剩多少本,该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
学生讨论并汇报。
教师板书:30-20=10(本)。
你是怎么知道30-20等于10的?和你们组的同学说说。
小组交流。
你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2.完成教材第63页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可以用数小棒的方法,数出结果;也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
教学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讲台上一共有多少本《环保小卫士》?
10+20=30(本) 20+10=30(本)
发了20本后,还剩多少本?
30-20=10(本)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