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第3课时 十几减7、6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第3课时 十几减7、6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6 07: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3课时 十几减7、6
课题
十几减7、6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过程,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渗透类比的思想。
2.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地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感受观察的不同视角,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十几减7、6的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14页主题图。
师:图中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1)红金鱼的有多少条?
(2)黑金鱼的有多少条?
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
二、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1.分析信息,列出算式
(1)分析信息
师:要求红金鱼的有多少条,怎样列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说:
小女孩说:共有13条金鱼,黑色有7条,求红色有几条,可以用13减去7。
教师追问:13和7各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逐步演示)先出示金鱼实物图。
(2)帮助学生理解,初步建模
“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题中用总数13条减去黑色的7条,就是另外一部分红色金鱼的条数。
教师板书:13-7=
教师追问:要求黑金鱼有多少条,又该怎样解答呢?
让学生说出理由,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13-6=
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3)尝试计算
根据两位学生赏鱼的情境,通过不同观察角度得到不同的信息,同时也提出不同的问题,为本课学习提供了现实而有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地表象支撑。
2.独立思考,形成表象
教师可提出问题:
(1)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你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吗?
(3)你能听懂或读懂同桌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3.操作验证,发现关系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破十法”:让学生说思考过程,把13分成3和10,10-7=3,3+3=6;把13分成3和10,10-6=4,4+3=7。
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不再出现直观图,让学生直接说出思考过程。
(2)“平十法连减”:13-3-4=6,13-3-3=7。
(3)“想加算减法”:因为7+6=13,所以13-7=6,13-6=7。
从实物图中学生能直观看出,并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这种方法的便利和快捷。
(4)数数的方法:从13里一个一个减,减去7个还剩6个。
(5)观察比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算式,感受后一种方法简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同时,可结合今天所学算式进行对比,体现出方法的简捷,以便在今后中能够熟练和正确地计算,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同伴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1、2、3题。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这个计算方法其实跟之前两节课学习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同学们平时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这样的话才能计算正确,不出错误。
教学板书
十几减7、6
10-7=3 3+3=6
10-6=3 4+3=7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创设生动的对话情境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个小朋友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抓住了儿童的心理,教学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