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①背景:前秦(苻坚)意图统一中国。
②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③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④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一、淝水之战 前秦军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前秦军一退即溃;
苻坚骄傲轻敌,战前不认真准备;
东晋军队严整,勇敢善战;将领沉着冷静,调度有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阅读课本93页到94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北魏形势图鲜卑族是我国4世纪后期东北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经过发展,统一了黄河流域,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二、北魏孝文帝改革5公元490年开始孝文帝(拓跋宏)根本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出现重要原因: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南北朝形势图平城迁都洛阳山西大同 (平城春天)野无青草,……“饿死衢[qú]路,无人收识”。 ——《魏书·高祖纪》洛阳 请根据视频材料,结合教材96页内容以及所学知识,找出孝文帝公元494年迁都洛阳的原因有哪些,请把你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①迁都洛阳的原因有:( );
② 迁都洛阳的意义有:( )。7A、B、E、F、HC、D、GA、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交通闭塞、粮食供应困难
B、洛阳是中原的政治、经济中心
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E、为了便于接受、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
F、中原政治不稳定,为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
G、为后来的汉化改革打下了重要基础
H、洛阳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决心汉化改革迁 都 洛 阳废太子、罢皇后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以退为进,运筹帷幄言出必行,刚正不阿 “高祖在长安,使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禧,奉诏赍[jī]椒酒诣河阳,赐恂死,时年十五。”
——《魏书·孝文五王·废太子恂传》材料一 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丛正音(汉语)。”
——《北史·魏咸阳王禧传》。材料二 (学习中原服饰)制定官吏的冠服。妇女的服饰也有了规定,大抵模仿南朝。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材料四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子女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材料五 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魏书·高祖纪》说汉语穿汉服通汉婚习汉礼《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123564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习汉礼用汉制汉 化 改 革 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帝王出御图》
?北方分裂统一统一(前秦)(北魏)(民族矛盾激烈)(民族矛盾缓和)分裂统
一
的
隋
唐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南方(多民族)(汉族)中
华
民
族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阅读教材P95及以下材料,思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起到怎样的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意义13公元490年开始孝文帝(拓跋宏)根本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出现重要原因: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习汉礼、行汉制、改籍贯)增强北魏实力,促进民族交融归纳总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决心汉化改革迁 都 洛 阳废太子、罢皇后孝 文 帝 改 革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以退为进,运筹帷幄言出必行,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勇于创新 古人智者的体现:
人格的坚毅、果敢与智慧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方式结合图片和课本95页,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民族交融共同进步 的方式表现。民族交融方式民 族 交 融 表 现生产生活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民族心理魏晋墓砖画: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晒谷子)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边境汉人《放牧图》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汉 人 胡 食丰富了汉族生活,胡床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方式民族交融方式民 族 交 融 表 现生产生活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相互学习实行君主专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意义民族交融方式民 族 交 融 表 现生产生活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相互学习实行君主专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1)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结合教材P96和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2.意义升华总结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一家人强大的民族包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