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不甜
甜
淀粉
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让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物质?
人体口腔
舌
牙齿
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提出问题
1.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
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3.馒头变甜是否与舌的搅拌有关?
作出假设
如何模拟口腔?如何模拟牙齿和舌的作用?如何模拟口腔的温度?
2.
怎样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
如何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盛有大小不等的馒头块的培养皿1个,镊子1把,研钵1个,药匙1个,
V形纸槽,贴有标签的试管2个,分别标有唾液和清水的小烧杯2个,10ml量筒2个,竹签2个,碘液1瓶,矿泉水,废物杯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探究方案1
—馒头碎屑
—唾液
搅拌
—馒头碎屑
—清水
搅拌
装有37℃温水的烧杯
1.一同学漱口取唾液,另一同学取A、B两
块同等大小的馒头块,分别用研钵细细磨碎;
2.将AB馒头碎屑分别放入1号和2号试管,
向1号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向2号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
3.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烧杯中水浴加热3-5分钟;
4.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入两滴碘液,震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馒头块
—唾液
搅拌
—馒头碎屑
—唾液
搅拌
装有37℃温水的烧杯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探究方案2
1.一同学漱口取唾液,另一同学取A、B两块
同等大小的馒头块,A
,B
;
2.将A馒头块放入1号试管,B碎屑用纸槽放入2号试管,分别向1、2号试管各加入2毫升唾液,都充分搅拌;
3.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烧杯中水浴加热3-5分钟;
4.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入两滴碘液,震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不作任何处理
用研钵细细磨碎
—馒头碎屑
—唾液
不搅拌
—馒头碎屑
—唾液
搅拌
装有37℃温水的烧杯
《馒头变甜与舌的搅拌有关》
探究方案3
1.一同学漱口取唾液,另一同学取A、B两块
同等大小的馒头块,分别用研钵细细磨碎;
2.将A碎屑放入1号试管,B碎屑用纸槽放入2号试管,分别向1、2号试管各加入2毫升唾液,1号
,2号
;
3.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烧杯中水浴加热3-5分钟;
4.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入两滴碘液,震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搅拌
不搅拌
怎样才能快速大量的获取唾液?
先用凉开水漱口,再喝一些水,使口腔保持湿润,把消毒棉球含在口中,不停地咀嚼,口腔微微张开,让唾液自然流到小烧杯中。唾液量应盖住烧杯底部,多于2ml。探究1的小组应取4ml.
注意事项
1.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2.馒头取相同大小的两块,研磨时应磨成粉末状。
3.搅拌唾液和清水的竹签不能混用。
4.探究时小组内应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5.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
1.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2.馒头取相同大小的两块,研磨时应磨成粉末状。
3.搅拌唾液和清水的竹签不能混用。
4.探究时小组内应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5.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有关。
唾液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温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
探究还在继续……
温馨提示
可以把试管放在0℃、40
℃
、100
℃水浴中,探究不同温度对食物消化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食物消化的影响
养成良好习惯
整理好实验器材安静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