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23张幻灯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23张幻灯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6 09:14:10

文档简介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中外具象艺术作品,了解具象艺术的特征和作用,掌握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具象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在了解具象艺术的特征和作用之后,能够正确的鉴赏一幅具象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在学习鉴赏具象艺术的过程中,有没有正确把握正确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
1.美术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流传着许多如何真实的表现客观现实的故事。
2.故事情境导入
?? 利用古希腊的两个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比赛绘画的生动故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情境导入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欣赏具象艺术的兴趣)
3.讲授新知:
活动一:具象艺术的特点
?①视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 多媒体播放《清明上河图》,通过引导学生描绘画中人物形象的性别、表情、动作和衣饰等特征,总结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绘对象。
?? ②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 多媒体展示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描绘画中人物的神情、五官特征,得出具象艺术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表现出瞬间性特征,即艺术家选取的是艺术形象最典型的一瞬间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
③具象艺术的情节性和叙事性
多媒体播放《梅杜萨之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作者、创作背景去欣赏,从而理解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性和情节性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
活动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作品
??? ?①分辨出它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
多媒体展示并赏析《蒙娜丽莎》这幅肖像作品中人物的神态、气质和精神面貌,总结出肖像性作品表现的是历史上具体的人,并且要求作品集中传达出“这个人”的神态、气质和精神面貌。并且提问“肖像性作品可以是主题性作品吗?”
②作品的环境表现
多媒体展示王式廓的《血衣》。学生通过了解画中的环境和人物特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画家的创作精神,深刻体会典型环境和典型形象的重要性、和其对主题表达的关系。
从而总结出典型形象是与典型环境直接相关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反过来,没有典型环境也就不可能有典型形象,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美术作品完整的主题。
活动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①具有记录的功能
多媒体展示宋代画家李嵩的《货郎图》,学生通过欣赏图中的货物、文物等物象,并且提问“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朝的哪些风俗习惯?”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出通过具象再现性美术的记录,我们可以对照相机发明之前各种文化、时期、社会状态下的人类生活、面貌、情感、习俗、行为等等有了图像上的认识,这就是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
②社会干预性功能
多媒体展示库尔贝的《石工》这幅现实主义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问:“通过刚才的了解的信息,画面中反映了人民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师生共同总结出作者揭示了贫苦不堪的人民生活,并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政治意图—对于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即艺术的社会干预性功能是:以真实、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过程,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甚至政治态度,来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作用。
3.教师示范讲解
以油画《占领总统府》为例,教师从主题性和环境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欣赏。
4.学生讨论练习
以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为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赏析,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及时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5.小组展评
? 以参加绘画展览的形式请一个小组上台来说一说他们对于《田横五百士》的欣赏讲解,并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说一说这个小组的欣赏有没有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教师最后作出总结性评价。
6.小结
①回顾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②情感升华:通过欣赏中外美术作品,我们感受到美术作品里也蕴含了很多的文化。
③课外拓展:课下建议同学们多多参加展览,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欣赏其它的中外美术作品
四、板书设计?
?
???????????走进具象艺术
??????????具象艺术的特点:
??????????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
①肖像性或主题性
????????? ②作品环境表现


(共23张PPT)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内容
01
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02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03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
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PART 01
美术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01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01
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流传着许多如何真实的表现客观现实的故事。
01
故事情境导入
古希腊两个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比赛故事: 传说古希腊有两个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都以高超的写实技 术而闻名一时。为了压倒对方,双方决定公开比赛,以决雌雄。比赛的那天,宙克斯首先得意地揭开画上的挡布。画的是一个儿童头顶一筐葡萄。正在观众惊叹他画技高超之时,突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麻雀欲啄葡萄,更引得观众齐声喝彩。宙克斯十分得意。然而帕尔哈西奥斯却不为所动。这时观众中有人喊着要赶紧看他的作品,可帕尔哈西奥斯仍然无动于衷。急于取胜的宙克斯也忍不住催他快揭去画上的挡布,并不由自主地自己伸手去揭,可他的手却突然停在半空中不动了,并回过头对帕尔哈西奥斯说,你赢了。原来,帕尔哈西奥斯画上的那块挡布也是画上去的。
宙克斯:骗得了动物 帕尔哈西奥斯:欺骗得了在场的所有人
01
讲授新知:具象艺术的特点
①视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局部)张择端(北宋)
01
①视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局部)张择端(北宋)
01
①视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局部)张择端(北宋)

01
②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表现出瞬间性特征,即艺术家选取的是艺术形象最典型的一瞬间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
PLEASE ADD YOUR TITLE HERE
作品赏析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油画) 委拉兹贵支(西班牙)

01
③具象艺术的情节性和叙事性
PLEASE ADD YOUR TITLE HERE
作品赏析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港。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于他指挥错误,在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
《梅杜萨之筏》(油画) 席里柯(法国)
PART 02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作品赏析
02
PLEASE ADD YOUR TITLE HERE
①分辨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
分析这幅肖像作品中人物的神态、气质和精神面貌,总结出肖像性作品表现的是历史上具体的人,并且要求作品集中传达出“这个人”的神态、气质和精神面貌。并且提问“肖像性作品可以是主题性作品吗?
《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意大利)

02
PLEASE ADD YOUR TITLE HERE
②作品的环境表现
了解画中的环境和人物特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画家的创作精神,深刻体会典型环境和典型形象的重要性、和其对主题表达的关系
作品赏析
《血衣》(素描)王式廓(当代)
02
PLEASE ADD YOUR TITLE HERE
作品赏析
02
PLEASE ADD YOUR TITLE HERE
作品赏析
PART 03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

03
PLEASE ADD YOUR TITLE HERE
①具有记录的功能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朝的哪些风俗习惯?”
通过具象再现性美术的记录,我们可以对照相机发明之前各种文化、时期、社会状态下的人类生活、面貌、情感、习俗、行为等等有了图像上的认识,这就是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
作品赏析
《货郎图》(中国画)李嵩(宋代)

03
②社会干预性功能
画面中反映了人民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作者揭示了贫苦不堪的人民生活,并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政治意图—对于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即艺术的社会干预性功能是:以真实、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过程,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甚至政治态度,来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作用。
PLEASE ADD YOUR TITLE HERE
作品赏析
《石工》(油画)库尔贝(法国)

示范讲解
03
主题性: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着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开始。
环境性:该作采用三角框架式的立体结构,把画面中人们目光聚集在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构图严谨,形式感强烈,使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

《占领总统府》(油画)陈逸飞 魏景山
讨论练习
03
以小组的形式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赏析
《田横五百士》(油画)徐悲鸿
讨论练习
03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秦代末年齐国旧王族田横不肯屈身于刘邦而起兵抗衡,最终失败自刎的故事,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画面中,田横的眼神坚定、勇敢,丝毫没有忧伤与不舍,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之感,而送别的五百壮士中,有人沉默,有人忧伤,有人甚至不顾自己伤势全力地阻止田横远行。着重刻画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徐悲鸿创作此画时,正值中国政局动荡,日寇开始在中国横行,徐悲鸿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 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