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
B. 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电解水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
D. 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
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方法是(填序号) ( )
①开发氢能源;②植树造林;③带呼吸面具;④使用电动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清楚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5.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解释均正确的是( )
A. 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可以减少SO2气体的排放
B.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等
C. 电池可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只能使用两次
D.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乳化功能
6.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7.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C. 沼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化石燃料
D.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
8.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9.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
B. 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
D. 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10.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1.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被翻而着火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
A. 用嘴吹灭
B. 用水冲灭
C. 用湿抹布盖灭
D. 用灭火器扑灭
12.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 火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氢燃料客车
D. 太阳能电池路灯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4.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 碳酸钙受热分解
C. 镁条溶于盐酸
D. 浓硫酸与水混合
15.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答一种物质);国家提倡使用电动汽车,近期北京市又出台了电动汽车不限行措施,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答一点);
(2)清洁用煤的高效途径之一是用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一氧化碳和氢气,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能源。
17.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植物在光照条件和叶绿素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光合作用可产生比较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其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除了以燃烧释放热能这种转化方式外,它还能以图中所示的原理装置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这种能量转换效率高,该“氢氧燃料电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8.《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正确; B.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放热的,如铝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这个反应用来金属焊接;C.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是吸收能量的,正确;D.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是正确的。
2.【答案】C
【解析】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开发氢能源,使用电动车,这样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汽车尾。带呼吸面具只能减少污染空气对人的危害,并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答案】C.
【解析】A.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
D.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A、粮食发酵会产生乙醇,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C说法正确;
D、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故D说法正确。
5.【答案】A
【解析】A、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生石灰反应,从而减少SO2气体的排放,故A正确; B、大气污染物除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以外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故B错误; C、二次电池是充电电池,可连续充电多次使用,故C错误; D、汽油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但不具有乳化功能,故D错误。故选:A。
6.【答案】A
【解析】蓄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7.【答案】D
【解析】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硅是非金属元素,错误;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沼气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
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
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
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能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
9.【答案】C
【解析】回收二氧化碳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缓大气温室效应,符合低碳的要求,故A正确;
B、风能、氢能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故B正确;
C、家用车代替公交车会大量消耗汽油,排放更多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要求,故C错误;
D、利用垃圾发电,可减少垃圾对环境靠造成的污染,也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环保又低碳,故D正确。
10.【答案】A
【解析】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随着时间、地点、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1.【答案】C
【解析】实验桌上因酒精灯被打翻而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了空气和降低了温度。故选C。
12.【答案】A
【解析】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13.【答案】A
【解析】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14.【答案】B
【解析】A.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B.碳酸钙受热分解需要吸收热量;C.镁条溶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选B。
15.【答案】A
【解析】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
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16.【答案】(1)汽油或柴油;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2)置换反应;(3)不可再生
【解析】⑴汽车常用的燃料有汽油、柴油等;电动车和燃油汽车相比节约能源,同时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⑵碳和水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⑶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7.【答案】6H2O+6CO2C6H12O6+6O2;化学;电;2H2+O22H2O
【解析】依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完整书写化学方程式
6H2O+6CO2CC6H12O6+6O2;氢氧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服务人类;反应方程式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2H2+O22H2O。
18.【答案】①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移走可燃物 ③充足的氧气
【解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根据灭火的三个原理:隔绝或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在着火点以下,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火势烧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