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课前导学]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是否有应激性、是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
2、蜗牛体外有 壳 ,头部有 眼、口和两对触角 ,腹部有 腹足 ,是蜗牛的 运动 器官,其内有足腺,能分泌 黏液 ,有助爬行。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蜗牛有 视 觉、 触觉、 嗅 觉、 味 觉,没有 听 觉。
4、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但是它们也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营养方式的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养,动物从环境中摄取食物。
[课堂讲练]
1、蜗牛没有的感觉是( C )
A.触觉
B.视觉
C.听觉
D.嗅觉
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C )
A.恐龙骨骼化石
B.会笑的洋娃娃
C.爬山虎
D.钟乳石
3、下列物体中属于植物的是( C )
A.汽车和小狗
B.蚂蚁和老虎
C.桃树和仙人掌
D.蜗牛和猪笼草
4、下列生物中全部靠从外界摄取食物而获取营养的一组是( D )
A.小猪、仙人球
B.玫瑰花、水仙花
C.紫菜、青蛙
D.蜜蜂、蝴蝶
[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的是( B )
A.病毒
B.鲤鱼标本
C.蘑菇
D.杨柳
2.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生长,非生物不能生长
C.生物能繁殖后代,非生物不能
D.生物要呼吸,非生物不呼吸
3.蜗牛四处爬行的主要目的是( A )
A.寻找食物
B.逃避天敌
C.繁殖后代
D.锻炼身体
4.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现象( C )
A.植物的种子萌发
B.甘薯长出新叶子
C.手机通话拉近了人与人间的距离
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加到2.5千克
5.显微镜下的水滴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C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坏境的变化作出梧应的反应
6.使用下列仪器观察蜗牛的外形,你觉得适当的是( A )
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
D.平面镜
7.根据你对蜗牛的认识,觉得蜗牛生活的环境是( B )
A.干燥温暖
B.潮湿温暖
C.潮湿寒冷
D.干燥寒冷
8.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B )
A.动与不动
B.营养方式不同
C.是否绿色
D.是否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说明了( D )
A.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B.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自己产生后代
10.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D )
A.植物种子发芽
B.酵母菌一个变成两个
C.蝌蚪长出后肢
D.水分进入细胞
11.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D )
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新陈代谢
12.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列举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B )
[拓展提升]
13.生物的特征有( C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就;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能进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⑥
14.在两滴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左侧加盐,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集中分布在右侧,说明( C )
A.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B.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
C.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D.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5.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普照大地。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引得蚯蚓也从黑油油的土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试回答。
①短文中的生物有 垂柳、小草、鸟儿、蚯蚓 。
②如果要求对短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认为可以分为 生物 和 非生物 两类。
③短文中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时雨同学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判断时雨同学认为蚯蚓有 听 觉和 视 觉。对此时雨同学设计实验来寻找事实依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假设 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 )。
④你认为对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比较合理的假设是 呼吸空气 。
16.观察蚯蚓,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 呼吸 。
(2)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 前 部。
(3)当我们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这种结构与蚯蚓的运动有关。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 快 。
(4)用手轻触蚯蚓的各部分时,可以看到:蚯蚓身体后部的触觉比前部 灵敏 。
[课堂笔记]
[作业评价]
导学 作业 笔记
一批
二批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