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命题范围(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1、考试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1、第Ⅰ卷为客观题70分;第Ⅱ卷为主观题3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全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下列有关这种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
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5、《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7、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
)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8、2006年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在香港举行,有一只御制青花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拍出。你认为这只碗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
)
A.
宋
B.元
C.明
D.清
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垄断
B.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C.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D.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10、《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
)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1、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现象反映了(
)
A.
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
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C.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
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1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②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③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④元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
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
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
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4、清统治者认为:“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海禁政策
C.农商皆本
D.重视商业
15、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16、“……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17、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1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19、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列强的侵华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6世纪初期,一位欧洲旅行家想作一次环球旅行,请问他跟着下列那位航海家的船队可以实现梦想(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2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3、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25、“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
)
A.发电机
B.电动机
C.纺纱机
D.蒸汽机
26、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
27、1852年,法国小说家发表《八十天环游地球》,书中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8、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珍妮纺纱机
②蒸汽机
③电灯
④汽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清朝封建统治力量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了机器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3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些史实说明洋务派官办企业的兴办(
)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D.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1、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该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停滞不前
B.发展迅速
C.分布在沿海地区
D.轻重比例失调
3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高潮”?他的不同点是(
)?
?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33、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举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34.近代社会有民谣唱到:“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断发”
B.“易服”
C.简化礼仪
D.不缠足运动
35、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36.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指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4分)
(2)对材料中“有识之士”的举措做简要的评价。(4分)
(3)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的发展,简述其原因。(至少列举3个要点,共6分)
(4)民国建立后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试概括列举其发展迅速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8分)
(5)民族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夹缝中生存,不断萧条,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试结合晚清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概述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列举4个要点)。(4分)
(6)纵观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
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35道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1
C
2
A
3
D
4
A
5
D
6
D
7
C
8
B
9
A
10
D
11
A
12
A
13
C
14
A
15
B
16
C
17
C
18
A
19
A
20
D
21
C
22
A
23
C
24
D
25
D
26
C
27
A
28
B
29
B
30
B
31
B
32
C
33
D
34
D
35
B
二、非选择题
:(共30分)
36.(1)变动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分);近代工业产生(2分)
(2)评价:积极:①中国近代工业由此起步,推动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1分)
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1分)
③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分)
消极:失败了,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1分)
(3)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2分)
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实业家;(2分)
③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2分)
(4)
①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
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2分)
③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并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2分)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等,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2分)
(5)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重压;战争的破坏。(4分)
(6)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势力弱小的民族工业是无法得到全面迅速发展的;
②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4分)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