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4:显微镜的使用
[课前导学]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需要强光可选择凹面镜或大光圈;需要弱光,可选择 平面镜或小光圈 。
3、放片:
4、调焦:①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看着 物镜 ,以免物镜压破玻片;②左眼注视目镜,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找到像为止;③调节 细准焦螺旋 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从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倒 像。(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6、显微镜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
7、观察材料必须是 薄而透明的 。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①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七吸。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
三、易混点拨
1、目镜 没有 螺纹,物镜 有 螺纹。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长度越 短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长度也越 长 。
2、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视野的特点比较:
3、显微镜下污点的判断:
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装片的三个位置,若移动其中两个位置,污点不动,则说明污点在另一位置上。
4、将边上的物像移到中间且放大:
① 反方向移动装片,使像到中央 ;
② 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 ③通过调节反光镜或光圈增加视野的亮度。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四、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典型例题]
例1、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C )
A、↘;
B、↖;
C、↙;
D、→。
例2、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到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B )
A、①⑤;
B、④⑥;
C、①④;
D、②⑥。
例3、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使图象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 右下方 移动;要使图象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 转换器 ,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象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 细准焦螺旋 进行调节。
(2)在视野②中,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过程中 没有将材料展平 。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视野④所示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是 细胞壁 和 液泡 。
(4)视野④所示的部分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属于 保护 组织,是通过细胞的 分化 形成的。
[巩固练习]
1、显微镜对光时应首先( C )
A、转动低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
B、转动高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
C、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则污点在( A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上
D、反光镜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B )
A、10×、40×
B、5×、10×
C、15×、10×
D、15×、40×。
4、在低倍镜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在换上高倍镜继续观察前,应将该细胞移向视野的正中央,此时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D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5、时雨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到图像。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 A )
A、视野变暗
B、视野范围扩大
C、细胞图像变小
D、细胞数目增加
6、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很多细胞破裂了,引起的原因可能是( D )
A、染色剂碘液浓度过高
B、染色剂碘液浓度过低
C、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浓度过高
D、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浓度过低
7、照明充分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鳞茎表皮细胞无色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D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8、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面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A转化为图B,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该是( C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换用较小的光圈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玻片标本
A、甲→乙→丙→丁→戊
B、丁→乙→丙→戊
C、戊→丁→乙
D、戊→丁→丙→乙
[专题反思]
1、本专题中你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你将如何解决?
2、根据自己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或题型,整理或自编一道试题,写在下面。内容包括:抄题(附图)、答案、解析过程(包括画图分析)。
[作业评价]
导学 作业 反思
一批
二批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