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
(1)任务:区域交通线网、场站的组织,客流、货流的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
(3)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
(4)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
(5)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3.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依据运输需求。
(2)适度超前。
(3)因地制宜。
(4)尽量少占土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6)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1)内容:新的交通线、站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扩建或废弃,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以及适应运输专业化、快速化而建设的专用线、站等的改善。
(2)作用: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1.判断正误。
(1)交通运输布局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2)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交通运输的主要目的。(×)
2.京沪高铁桥梁长度约1
140千米,占正线长度的86.5%。京沪高铁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答案 B
解析 京沪高铁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沿线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可以节约耕地。
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变化?
提示 不是。早期自然因素是主导因素,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但自然因素仍然是重要因素。
—————————————————————————————————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量与交通运输布局
需求量
交通线标准
场站规模
较小
较低
较小
较大
较高
较大
2.区域发展差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2)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
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输布局
(1)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运输布局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4.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与区域交通运输布局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1.判断正误。
(1)交通运输需求量大的地区,交通站点规模较大。(√)
(2)城市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新建铁路线应通过城市中心。(×)
2.北京南站是京沪高铁的起点,也是北京14号地铁线上的重要站点。二者位置重合,主要原因是( )
A.北京人口众多 B.北京经济发达
C.节约建设成本 D.方便旅客换乘
答案 D
解析 北京南站高铁站、地铁站位置重合,方便旅客换乘。
3.在武汉、重庆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提示 与水运相比,高速公路运输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的经济联系。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建设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
2.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3.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1)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
(2)改变了山区传统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
1.判断正误。
(1)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交通建设落后,应全面、快速地进行交通建设。(×)
(2)科技进步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2.过去,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现在,山区高速公路多修建桥梁和隧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B.展示良好形象
C.交通运输需求量增大
D.提高运输效率
答案 A
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金实力雄厚,科技水平提高,克服自然障碍的能力提高,从而修建了大量的桥梁和隧道。
3.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稠密,交通站点众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因而交通网稠密,交通站点众多。
任务探究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
(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
(3)说明贵州省规范高速公路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成果展示] (1)线路分布比较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
(2)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洞涵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
(3)充分考虑贵州交通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少占土地。
1.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人文因素主要有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社会因素、政策法规等。现代交通运输布局,人文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自然因素仍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自然因素
地质
影响线路走向、工程技术难度、造价
地貌
影响线路密度、走向和质量等级
气候
影响施工进程、工程技术难度
水文
影响线路走向、造价
(2)人文因素
城镇分布
连接更多的城镇
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交通网密度,交通站点位置的选择
科技水平
克服自然障碍,保障交通建设水平
社会因素
考虑民族、国防的需要
政策法规
影响交通布局的重要因素
2.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要依据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社会因素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与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下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
m,该公路限速为30
km/h。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 )
A.沙特阿拉伯
B.日本
C.荷兰
D.孟加拉国
(2)该环形公路的设计遵循的原则有( )
①节省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 ②使环形公路与周边连接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③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④减小线路坡度,保障行车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科学思维
交通线路布局的基本思路
第(1)题,读图可知,采用双螺旋设计,目的是为了降低坡度,说明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沙特阿拉伯、荷兰和孟加拉国地势起伏小,且沙特阿拉伯境内沙漠广布。第(2)题,该环形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可降低线路坡度,增加通车的安全性;采用架高的设计,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
[答案] (1)B (2)D
提升运用能力
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计划在甲城市和乙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图中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Ⅰ线
B.Ⅱ线
C.Ⅲ线
D.Ⅳ线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Ⅰ线连接的乡镇最多,交通需求量大,且沿线地形起伏小,工程难度小,故A项正确。Ⅱ线和Ⅲ线,连接的乡镇少,且经过山区,排除B、C两项;Ⅳ线连接的乡镇少,且经过沼泽,排除D项。
2.选择该线路遵循的原则是( )
A.节约耕地资源
B.缩短线路长度
C.因地制宜
D.依据运输需求
答案 D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应选择Ⅰ线,该线路沿线地形起伏小,连接的乡镇多,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故D项正确。
任务探究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济南和青岛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速铁路竣工运营,使连接济南和青岛之间重要交通干线增至7条,分别是308国道、309国道、青银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胶济铁路、胶济客专和济青高速铁路。青岛北站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货特等站,为中国国家铁路网一级枢纽站,也是山东省最大的铁路枢纽站。下图为山东省高速铁路网布局规划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描述山东高速铁路布局特点。
(2)连接济南和青岛的交通线路不断增多,试分析原因。
(3)说明青岛北站在客货换乘中的作用。
[成果展示] (1)高速铁路网密度大;连接山东所有重要城市;形成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的高速铁路网;形成多个高速铁路枢纽站等。
(2)济南和青岛为山东两个核心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济南和青岛之间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大。
(3)连接众多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市内公交和轨道交通及沿海港口;方便客货集散,客货周转量大;实现立体化交通,减少交叉运输,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
1.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线路布局
交通线路密度
交通运输需求量越大,交通线路密度越大
交通线路走向
交通线路应连接更多的城市,在两个城市之间一般为直达运输
交通线路数量
连接两个重要城市,交通运输需求量巨大,会形成多条平行交通线路
交通线路等级
交通运输需求量大的地区,交通线路等级高,质量高
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站点布局
交通站点密度
交通运输需求量越大,交通线路沿线交通站点越多
交通场站规模
大城市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场站规模大;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场站规模大
综合性交通枢纽
为了衔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为了方便旅客换乘和客货集散,在交通流量大、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部会形成综合性交通枢纽
交通站点位置
与城市或人口集中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下图为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占总出行时间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材料推断( )
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
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
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过长
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
(2)从城市发展和方便居民出行角度考虑,以下高铁站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 )
A.孤岛型
B.机场飞地型
C.城市边缘型
D.城市中心型
科学思维
交通布局合理性的判断
第(1)题,据材料可知,乘车时间越短,车外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重越高,说明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第(2)题,孤岛型:高铁枢纽距离城市中心区太远,增加出行时间,不合理;机场飞地型:高铁枢纽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近,但不通过城市中心,既能便于出行,又不对城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较为合理;城市中心型和城市边缘型:高铁枢纽及高铁线距离城市中心太近,对城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不合理。
[答案] (1)B (2)B
提升运用能力
济州岛位于韩国的西南海域,岛内公路四通八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岛内公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
B.地形
C.景点
D.河流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例,岛屿及附近旅游景点众多,公路连接了岛屿上众多景点,故影响岛内公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景点,C项正确。
2.岛内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解析 济州岛旅游业发达,机场是联系岛内外的主要通道。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机场附近,来济州岛的游客要在甲地附近中转,故甲地为岛内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A项正确。
任务探究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
km,主体工程长约29.6
km,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2018年10月通车后,从珠海、澳门到香港原来3小时的路程,现在只需要45分钟。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意义深远。下图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港珠澳大桥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原因。
(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段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的原因。
(3)分析工程宏大的港珠澳大桥得以实施的社会经济原因。
[成果展示] (1)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桥、隧结合,海底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多台风活动(气象条件复杂);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等。
(2)保持航海通道畅通;保障航空安全。
(3)资金充足;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先进;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高。
1.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运输建设提供了资金的保障,促进了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2.技术的进步为交通运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克服自然障碍提供了保障。
3.经济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交通线路的组织形式
(1)山区公路布局的变化
线路形态
原因
早期
“之”字形盘山公路,迂回前进
经济、技术水平低,可降低线路坡度,降低工程难度,保障行车安全
现代
直达运输,桥隧比例很大
经济、技术水平高,缩短线路长度,提高通车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2)平原地区
线路特点
原因
早期
地面铺路
经济技术水平低,工程量小
现代
以桥代路
经济、技术水平高,节约土地,保障通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
现代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
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
B.②—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
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
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2)现代交通运输中,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大量采用“以桥代路”,重要的保障条件是( )
A.国家国策
B.施工队伍庞大
C.交通需求量
D.资金和技术
科学思维
经济技术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第(1)题,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是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少占耕地;杭州湾大桥跨海而过,缩短了宁波到上海的行程;贵州所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清水河大桥是为了减少地形地质条件对线路的制约;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题,“以桥代路”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需要资金和技术作为保障。
[答案] (1)B (2)D
提升运用能力
早期,在山区修建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如图一)。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二)。据此完成1~2题。
1.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 )
A.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B.通过更多的居民点
C.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
D.减小线路的坡度
答案 D
解析 山区,地形坡度较大,为减小线路坡度,公路常修成“之”字形,D项正确。
2.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性能的改善
B.少占耕地的要求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节省投资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现在山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的提高。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82页思考]
思路点拨 1.站点布局的特点从站点数量、站点密度、站点距离等方面归纳。高铁站点过密、过疏会影响站点之间的距离,进而影响高铁停靠次数和居民出行距离。
2.高铁站点规模大,应考虑地价;高铁站点是旅客集散中心,应方便居民出行。
成果展示 1.站点数量多,密度大,距离近。站点距离过密,导致站点之间竞争激烈,影响站点规模;占用土地面积大,增加交通建设成本;站点距离过疏,站点之间距离远,不方便居民出行,使高铁铁路客源减少,不利于高速铁路运营。
2.城区边缘地价较低,高铁建设成本较低;距城区较近,方便居民乘坐高铁。
[教材第85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对比材料数据和表中数据即可,同学们还应查找一号和二号航站楼总容量。
2.根据交通预期目标和实际变化分析即可,本题开放性较强,言之有理即可。
3.题干显示,预期目标提前完成,说明预测并不准确,可能与分析方法和数据统计有关。
成果展示 1.2004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了二号航站楼设计标准,但未超过一号和二号航站楼总容量,2005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了一号和二号航站楼总容量(实际为3
550万),故仅用了6年时间,就超过了设计标准。2012年旅客吞吐量接近设计目标,查询资料可知,2013年旅客吞吐量(实际为8
371万)超过了设计目标,故仅用了5年时间,就超过了设计目标。
2.略。
3.略。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调查所在县区汽车站分布,绘制汽车站布局图,描述其汽车站布局特点。
2.调查当地某重要铁路线,说明该线路布局特点及沿线火车站布局特点。
3.调查所在县区公交(地铁)线路,找出通过线路最多的公交站点(地铁站),说明该地线路多的原因。
4.以我国最新重大交通工程为例,说明该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难题和影响该交通工程布局的因素。
展示与评价
略。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2,3,7,13(1)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4,6,13(2)(3),14(1)(2)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5,8,9,10,11,12,14(3)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西藏大部分进出物资经青藏线运输,青藏铁路在布局上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读西藏公路、铁路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运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该布局的主要优势有( )
①利于修建后公铁联运 ②地形、地质条件较好 ③利于新建公路物资运输 ④利于西藏整体经济平衡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青藏铁路建成后,当地公路运输量增大,以短途运输为主;铁路运输量增大,以长途运输为主,因此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利于货物的集散,①正确。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冻土广布,多山地地形,因此地形、地质条件成为交通线选址的重要因素,②正确。青藏公路建成于青藏铁路之前,③错误。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体现青藏地区交通线分布不平衡,因此不利于西藏整体经济平衡发展,④错误。故选A项。
2.青藏铁路采用与青藏公路平行布局的方案,遵循的原则主要是( )
A.依据运输需求
B.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C.减少占用土地
D.适度超前
答案 B
解析 青藏铁路采用与青藏公路平行布局方案,可以充分利用青藏公路,使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紧密结合,可发挥综合运输优势,故B项正确。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我国主要铁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铁路主要布局在( )
A.东部沿海地区
B.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
C.中西部地区
D.东西方向运输量大的地区
答案 B
解析 结合我国地形分布图可知,我国铁路主要布局在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主要布局在中东部地区;主要布局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运输量大的地区。
4.形成我国铁路布局特点的原因有( )
①东部地势较平坦,建设成本较低 ②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量大 ③南方地区河运发达,铁路运输需求量小 ④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建设成本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我国东部地势较平坦,建设成本较低,①正确;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需求量大,②正确;南方地区铁路运输需求量大,③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建设成本高,线路较少,④正确。故选D项。
在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建成100多年后,2016年4月29日京张高铁正式开工,2019年6月12日全线铺轨完成。其中的八达岭站最大埋深102米,从八达岭长城下方山体穿过,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也是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从老京张铁路到新京张高铁,交通布局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
A.地形地质
B.河流水文
C.科学技术
D.资源分布
答案 C
解析 地形地质、河流水文、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一般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新京张铁路从八达岭长城下方山体穿过,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也是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实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和科学技术。
6.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大
B.工业密度大
C.景点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
答案 A
解析 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A项正确。
7.八达岭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
A.保持温度恒定
B.节约建设用地
C.减轻地面震动
D.避免雨水渗漏
答案 C
解析 八达岭站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主要原因是减轻地面震动来保护八达岭长城,C项正确;保持温度恒定、节约建设用地、避免雨水渗漏没必要埋藏深度超过100米,A、B、D三项错误。
1964年日本东京与大阪间新干线的开通,开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先河,目前欧洲和东亚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两大集中区。2003年中国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中国高速铁路在短时期内完成日本50多年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布局具有3种抽象模式(下图)。据此完成8~10题。
8.影响高速铁路集中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地形
C.矿产资源
D.科技
答案 A
解析 目前欧洲和东亚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两大集中区,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两地区人口密度大,运输压力大。影响高速铁路集中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需求,A项正确;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地形、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影响减弱,B、C两项错误;科技是保障因素,不是影响分布主要因素,D项错误。
9.日本、台湾等地高速铁路布局采用廊道型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分布
B.受矿产分布影响,铁路多沿山脉延伸
C.受地势起伏较大影响,铁路多呈“之”字形延伸
D.廊道型有利于各区域的紧密联系
答案 A
解析 日本、台湾等地高速铁路布局采用廊道型的主要原因是受山脉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A项正确;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联系主要城市,矿产分布不是主要因素,B项错误;高速铁路线路平直,不受地势起伏影响,C项错误;廊道型横向线路少,不利于各区域的紧密联系,D项错误。
10.我国高速铁路发展速度远超日本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技术先进
C.政府推进
D.国土面积辽阔
答案 C
解析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速度远超日本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推进,政策支持高速铁路发展,缓解交通压力,C项正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日本低,A项错误;高铁建设的技术先进,标志建设水平,国土面积辽阔,表示有发展空间,都不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B、D两项错误。
雅西高速公路(雅安到西昌)石棉县境内的小半径双螺旋曲线隧道属世界首创,更是雅西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由干海子隧道和铁寨子1号隧道组成。读双螺旋隧道示意图(下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雅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经济、技术
C.河流
D.国防安全
答案 B
解析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雅西高速公路采用双螺旋曲线隧道,资金需求量大,技术水平高,故B项正确。
12.图中隧道被设计成双螺旋形状的主要目的是( )
A.绕过高大山体
B.缩短线路长度
C.降低路面坡度
D.降低工程造价
答案 C
解析 图中隧道被设计成双螺旋形状,可延长线路长度,降低路面坡度,有利于通行,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下图为广东省河源市某区域地形与交通线布局示意图,图中G205是一条很早就修成的公路,铁路则是后来才修成通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试分析图中交通线布局与地形的关系。(6分)
(2)在山区,通常优先修建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为什么?(8分)
(3)试分析图中的G205绕经曾田、灯塔两地的原因。(12分)
答案 (1)交通线主要沿河谷平原地带和山谷分布,这里地势较平缓,筑路难度较小,成本较低。
(2)山区修路难度大、成本高,人们通常优先建造受地形坡度影响较小、难度较小、成本较低的公路。
(3)山区地形复杂,居民点分散,为了尽可能多地照顾更多的人口集中地;沿线城镇间可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或已有一定规模的公路;东江河谷地带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交通线路主要沿地势比较平缓的河谷平原地带和山谷分布。第(2)题,与铁路相比,公路受地形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难度较小、成本也较低,因此,山区交通运输首选的是公路运输。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G205绕经曾田、灯塔后线路长度增长,但是经过的居民点增多,既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又提高了交通线路的利用率。同时,东江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交通线的布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山区往往以公路交通为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公路干线(图中虚线)分布图及该区域某段公路景观图。
(1)图中公路干线主要分布在河谷,试分析其原因。(8分)
(2)该地区公路密度很小,简析其原因。(8分)
(3)右图景观最可能位于左图中的________(从甲、乙、丙、丁中选择)位置附近,说明你判断的理由。(10分)
答案 (1)河谷地势相对较低平,修建公路较容易,工程量较小,投入成本较少;公路坡度较小,行车较安全;河谷居民点分布较多,公路可联系更多居民点,可以发挥公路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图示地区海拔高,地表崎岖,公路修建困难;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需求量小。
(3)乙。理由:乙段公路两侧为河谷,乙处于山脊位置,公路坡度较大,因此为了减小公路坡度将这段公路修成“之”字形;甲、丙、丁均位于河谷的聚落附近,地势应该比较低平,其公路不可能修成“之”字形。
解析 第(1)题,主要从地形对交通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公路干线分布在河谷有利于工程建设和行车较安全;从社会经济条件看,河谷居民点分布较多,公路可联系更多居民点,可更好地发挥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第(2)题,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人口、经济、交通需求量分析。第(3)题,注意观察右图的特征,再参照左图中的地形和河流可知是乙附近。(共92张PPT)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
运输布局的影响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
解析
答案
提示
解析
答案
提示
解析
答案
提示
02主题探究区
思维探究
实践运用
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03综合活动区
释疑教材
拓展视野
答案
答案
04课后检测区
夯基固本
练速提能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答案
答案
本课结束
3e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