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探究一 乡村的土地利用
考向1 乡村土地利用形式
读我国某乡村土地利用图,完成1~2题。
1.该乡村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为(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水域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乡村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为水田和旱地,水田和旱地都属于耕地,故A项正确。
2.该乡村最可能位于( )
A.青海
B.河北
C.浙江
D.内蒙古
答案 C
解析 该乡村土地利用形式以耕地为主,且水田比例最大,说明该乡村最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C项。
考向2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采光和防风
B.通风和排水
C.御寒和防沙
D.防潮和防盗
答案 B
解析 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好处是通风、排水、防潮,B项正确。
4.岭南地区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 )
A.灌溉农田
B.取水防火
C.生活供水
D.防御洪灾
答案 B
解析 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间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故B项正确。
探究二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考向1 城镇功能区的特点
读新加坡某功能区景观图,完成5~6题。
5.图示功能区的位置特点主要是( )
A.位于市中心
B.位于居住区内
C.位于城市郊区
D.沿交通干线分布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功能区建筑物高大而密集,故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中央商务区),一般位于市中心。
6.该功能区具有的特点是( )
A.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
B.商业活动最为频繁
C.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D.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
答案 B
解析 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商业活动最为繁忙,B项正确;居住区在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排除A、C两项;工业区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排除D项。
考向2 城镇功能区的判断
下图是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合理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功能区。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依次是( )
A.商业区 工业区 居住区
B.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C.工业区 商业区 居住区
D.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乙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丙功能区沿交通线路分布,为工业区。故D项正确。
8.为满足市场需要,欲在图中选址修建高级居住区,理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①位于城市的边缘;靠近风景区,地处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临近交通线,交通便利。
探究三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考向1 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下表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表(单位:个)。读图,完成9~10题。
区域(①到⑦距市中心变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商场和购物中心
0
11
4
4
2
0
0
超市
0
7
13
17
15
4
0
9.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A.自然、经济
B.社会、资源
C.历史、行政
D.社会、自然
答案 C
解析 影响商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也就是商业活动能够支付地租高低的能力,而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方面。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说明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小,排除A、B、D三项;受历史和行政因素的影响,导致市中心没有出现商业区,C项符合题意。
10.影响②~⑥超市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便利度
B.居住人口密度
C.地价差异
D.环境质量
答案 B
解析 超市的规模较小,一般以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一般布局在常住人口密度较大地区,B项正确。
考向2 地租与城市功能分区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完成11~12题。
11.造成a、b、c、d地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通达度
B.人口分布
C.距市中心的远近
D.地形起伏
答案 C
解析 距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
1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答案 A
解析 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表明地租较高,因此可能是有交通干线经过。
探究四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考向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镇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
m(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13~14题。
13.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
A.向郊区的无限度、低水平扩张
B.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就业困难
C.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不足
D.房价过于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步行化城区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A项正确。
14.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满足居民多种需求
B.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C.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D.缓解交通拥堵
答案 D
解析 步行化城区以公交站点为中心,通过公交出行的方式,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项正确。
1.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简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个功能区中,最可能表示工业区的是________。
(2)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待规划用地中选定一处作为高级住宅区,你认为选择在哪里较合理?请从环境的角度解释一下你选择的原因。
(3)该市市中心②功能区处尚存一些古建筑,在某次城市规划听证会中,有部分人认为应加大古建筑的维修、翻新力度,甚至再重建一些仿古建筑,以扩大其规模效应。你是否赞成该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成果展示 (1)③
(2)丁 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势较高,环境优美。
(3)赞成。可以展示古代文化景观,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可利用古建筑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果不维修、重建,可能会更加残破甚至消失,以后更难恢复;有利于加大旧城改造的力度等。
反对。文物古迹应保持原汁原味,才能体现古代文化的内涵;用现代建筑技术维修、重建古建筑往往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市中心地价较高,不宜用古老、破旧、低矮的建筑占用宝贵的土地;在市中心大规模地搞建设,影响城市商业、交通等秩序。
2.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地租最高的区域在哪里?为什么?
(2)北京市的市中心区是北京市房价最高的区域吗?理由是什么?
(3)A、B、C、D、E五处会形成哪种功能区?为什么?
(4)图中地租等值线的弯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成果展示 (1)地租最高的是A处。因为A处位于市中心,同时有多条干线公路经过,交通通达度最好,因此地租最高。
(2)不是。北京市的市中心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不是住宅区而是行政区。
(3)商业区。因为地租高,商业活动更加需要客货流集散,需要便捷的交通,能够支付较高的地租费用。
(4)地租等值线沿交通干线向外凸出。因为沿交通干线交通便捷,地租相对较高;交通不便的区域地租等值线则向中心方向凸出。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一示意高要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二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
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一可知,北岸多高地,南岸多低洼地,南岸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B项正确。
2.关于“八卦村”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村落中心为山丘
B.村落道路网为环形
C.村落选择在小盆地
D.村落围绕集市布局
答案 A
解析 为减轻洪涝危害,村落应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小山丘上,村落围绕山丘布局;读图可知,村落道路网呈环形放射状。
读我国M市不同功能区人口密度日变化(图一)与我国M市主要功能区布局(图二),完成3~4题。
3.图一中a、b曲线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工业区 居住区
B.居住区 商业区
C.居住区 工业区
D.工业区 文化区
答案 C
解析 a曲线白天人口密度小,晚上人口密度大,应为居住区,b曲线9~24时人口密度大,且变化较小,不符合商业区的特点,与工业区相符,故C项正确。
4.a、b曲线所代表的功能区与图二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是( )
A.a—甲 b—乙
B.a—乙 b—丙
C.a—丙 b—乙
D.a—乙 b—甲
答案 B
解析 甲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为商业区;乙位于商业区的外围,占地面积大,为居住区;丙位于城市郊区,且靠近铁路,为工业区,故B项正确。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下图为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以商业活动为主,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人流、物流量大,高楼林立,城市热岛效应最强,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垃圾填埋场远离市区,Ⅱ区靠近市中心,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
6.影响该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最主要条件是( )
A.气候条件
B.土地价格
C.水源状况
D.功能分区
答案 B
解析 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强度越大。读图可知,距市中心越近,土地利用强度越大。市中心消费人群多,土地价格高,消费市场广,多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土地利用强度大。
7.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主要原因是( )
A.建设湿地公园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扩大卫星城规模使建设用地面积增大,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符合题意。
金花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北部,属于广州老城区范围。下图示意金花街土地利用现状与区位。据此完成8~10题。
8.图示丁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居住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休闲区
答案 D
解析 丙为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所以其为居住区,居住区内人口集中,需要建设休闲公园等配套设施,故丁代表的功能区为休闲区,D项正确。
9.影响图示甲功能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地租
C.水源
D.环境
答案 A
解析 图示甲功能区主要沿城市交通线路布局,所以甲功能区为商业区,为了更加接近消费群体,商业区一般布局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街道处,故A项正确。
10.推测金花街未来主要扩展的方向是(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东南方和西北方可利用土地少,东北方受公路隔离的影响,均不利于金花街的扩展,排除A、B、D三项。西南方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受限制少,故金花街最可能向西南方扩展,C项正确。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
m2。下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因此“小规模”要求体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故B项正确。
12.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答案 C
解析 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超过30米,相对聚集,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2分)
13.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4分)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8分)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8分)
(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8分)
答案 (1)文教 居住
(2)① 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方案一: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解析 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居住用地。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要求高,一般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线附近。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第(4)题,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从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用地等方面对比分析。
14.读高层建筑与土地利用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根据地租理论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图中高层建筑附近属于城市的________区(功能区)。该功能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0分)
(2)图中反映出的建筑高度与土地利用的规律是什么?(6分)
(3)图中显示出一些零售业,即小区级商业中心和邻里购物中心位于远离中心区的住宅区底层,其原因是什么?(4分)
(4)影响城市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 (1)中心商务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分区明显。
(2)距市中心越近,交通越发达,地租越高,土地利用越集约,建筑高度越高。
(3)一是支付地租的能力较低,二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4)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高层建筑主要位于市中心,土地利用以零售业和仓储用地为主,地价高,属于中心商务区。该功能区各种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经济活动主要在白天,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地价高,建筑物高大稠密;从下往上依次为零售业、仓储、办公、住宅用地,内部分区明显。第(2)题,由图可知,距市中心越近,交通越发达,人口流量越大,商贸等经济活动越集中,地租越高,土地利用越集约,建筑高度越高。第(3)题,小区级商业中心等级低,市场范围小,利润少,付租能力较低;邻里购物中心位于底层,便于居民消费,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第(4)题,影响城市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等。(共62张PPT)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基础精准演练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模拟综合探究
答案
答案
课时达标检测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本课结束
3e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