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重要的酸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重要的酸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6 11: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要的酸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三酸”及常见的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盐的含义。
3.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通性。
4.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及中和反应。
【学习重点】
酸的通性。
【学习难点】
复分解反应。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

以上涉及的盐酸、稀硫酸均属于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生产生活中用途比较广泛,备受关注。与酸类同样重要的还有碱和盐两类化合物,例如教材介绍的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请同学阅读,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常见的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阅读课本。总结完成下表填写。

物理性质
用途
盐酸
硫酸
硝酸
2.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
回顾实验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变成什么颜色?
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用稀盐酸、稀硫酸代替CO2,现象是
。结论是

②酸与金属反应
结合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Fe
+
H2SO4==
Zn
+
HCI==
Mg
+
H2SO4==
Zn
+
H2SO4==
Mg和Zn与H2SO4的实验现象

结论是


通称为盐。
③酸与盐的反应
结合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CaCO3
+
HCI
==
AgNO3
+
HCI
==
现象是

结论:

阅读课本小字体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检验氯离子的试剂是

④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完成下列问题:
CuO
+
H2SO4
=

现象是

Fe2O3
+
HCI
=

现象是

Fe2O3
+
H2SO4
=

结论:

⑤酸与碱的反应
HCI
+
Na
OH
=
H2SO4
+
Na
OH
=
阅读并解释
理解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酸与碱的反应规律。
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酸与碱的反应规律

三、总结归纳
酸的化学通性
项目
反应情况
与指示剂
与金属
与盐
与金属氧化物
与碱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浓硫酸的特性。
2.进一步巩固复分解反应及中和反应。
3.初步学会应用酸的通性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酸的通性、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学习难点】
酸的通性、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二、探索新知
1.浓酸的腐蚀性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空白处填写。据此说明;浓酸有强烈的
性,会伤害人体,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保护,要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如浓硫酸对衣物、皮肤等具有强
性、很快使蔗糖、纸张等脱水,可见浓硫酸有强
性,故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3.结合酸的通性、复分解反应等知识完成下列练习。
三、总结归纳
1.浓酸的腐蚀性
浓酸有强烈的
性,会伤害人体,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保护,要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如浓硫酸对衣物、皮肤等具有强
性、很快使蔗糖、纸张等脱水,可见浓硫酸有强
性,故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浓硫酸的稀释
可知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达标检测】
1.与紫色石蕊试液接触不变红的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醋酸
2.下列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铜
B.铁
C.银
D.黄金
3.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大理石
B.锌
C.氧化铜
D.硝酸银溶液
4.下列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后,得到蓝色溶液的是(

A.氧化锌
B.氧化铁
C.氧化铜
D.氧化镁
5.何种试剂能确定某未知溶液里含有氯离子(
)
A.氯化钾
B.稀硫酸
C.硝酸银
D.硫酸铜
6.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铁+盐酸
B.氧化铁+稀硫酸
C.稀硝酸+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钾+硫酸铜
7.下列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稀硫酸
B.稀硫酸
+氧化铁
C.硝酸银
+稀盐酸
D.氢氧化钾+硫酸铜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