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课
题:分苹果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中,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小数目的平均分)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分苹果,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和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等分的含义和过程。
情况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含义,给部分同学机会。
资源开发: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学具苹果,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师:看,谁来了?
智慧老爷爷。师: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礼物(把12个苹果卡片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我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就知道每一个同学分得三个苹果。师: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他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们敢和我挑战吗?”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可以分6
盘。用12小棒代替苹果,每次取走2根,取了6次就全部分完。我是想到“二六十二这句乘法口诀,知道可以分6盘。师: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1.小熊分苹果(第34页试一试第1题)。师:小熊最佩服智慧老爷爷了,因此他向智慧老爷爷学习,把家中吃不上的10个苹果拿来了,可他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页第2题)。师:小熊回到动物王国后,夸同学们聪明,已经学会分东西了!可小松鼠听了,又不服气了,他给我们送来难题,你们能猜测到是什么难题吗?[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兔运萝卜(第35页第3题)。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的孩子们可佩服你们啦!开始向同学们学习,看看: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在收萝卜呢!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他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数学问题。(三)活动延伸,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发现有没有“平均分”的问题?
在咱们学校生活中有吗?引导生探索出不同的排法。师:做操的方阵有3排,每排8个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请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共有24个学生(3×8=24,三八二十四)。师:还可以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排成3列,每列8个学生。排成4排,每排6个学生。4×6=24,四六二十四
。排成2列,每列12个学生。(你是怎么想的?)把4列,每列6人,并成2列,每列就变成了12人。师:只要动脑筋,每个同学都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四)赋予学生总结评价权利。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
以玩扑克、分筷子两个活动引入,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会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形式,,为新课铺垫。对于知识可以进行一定的概括,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让生学在学习的过程更轻松,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巩固新知巩固新知引导学生提出变式问题,提高练习实效。
板
书设
计
分苹果平均每盘放几个平均可以放几盘
课
后小
结
由于动手、动脑活动贯穿整节课,所以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课堂,特别是学生自主“分一分”,学生小组合作,探索,设计出有剩余的分法,但是,这节课在备课时,高估了学生对每种分法的叙述,学生对各种分法的叙述不完整,不流利,这提醒我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