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6 快乐的动物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6 快乐的动物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6 12: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组教研课《快乐的动物》教学计划
主备课:吴春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70,71页练一练的第1,2,4题,第七单元第七课时《快乐的动物》。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倍”含义,结合直观图体会倍与除法意义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根据相应信息提示并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数学问题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微课,导学提纲,圆片
教材分析:
倍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第七单元第70~72中《快乐的动物》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快乐动物的主题情境,体会动物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和实例,借助份数来认识倍,因为份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可以为倍找到生活经验的依托,帮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是等分活动的括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材通过摆学具和画图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把要求的问题和除法算式联系起来,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数学问题。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本节课以趣引入,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感知,让学生预学于情,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不同程度以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过程
一、先学反馈,构建模型。
1、搜集信息,明确目标。
师:课前大家根据老师发给你们的导学提纲,已经自学了《快乐的动物》一课,
大家先是自学了课本第70页的内容,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还看了微视频,最后还做了一些尝试练习!谁知道今天咱们要通过《快乐的动物》学习什么知识?
师:对,倍的认识。板书:“倍”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自学情况。
二、导学展示,构建模型。
1、汇报搜集结果
请看导学提纲一:观察主题图数一数,填一填。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稍等一下,如果你同意他的结果,就请点点头,如果不同意他的结果请摇摇头好吗?)
师:他汇报完了,同学们都肯定地点头,说明都和他的结果一样,表扬大家在这一环节非常细心,搜集到了准确无误的信息。
2、2倍展示,初建模型。
师:在这些小动物中,就数小猴和小鸭子最聪明,最机灵,听到要说倍数,它们先上场比了起来,咱们去看看:
出示导学提纲2第(1)他是怎样画的?从表格的图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谁来介绍他是怎样画图的?谁还有补充?谁能完整地说?
生:他是先画3个圆代表小猴的只数,再画6个圆代表小鸭的只数把3只小猴圈在一起看成一份,再把6只小鸭每3只圈成一圈,可以圈出2份,说明6里面有2个3

师: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师:请你也用圆片来摆摆,边摆边说先把(
)圈在一起,看作一份,再把(
)按照每(

只圈在一起,圈出了这样的(
)份。
师:像这样6里面有2个3,就可以说6是3的2倍。
师:在这6是谁的只数?3呢?所以我们还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只数的2倍。这句话有两个的只数,可以把后面一个的只数省略不说,说起来更简洁,我们一起说一遍。
师:出示导学提纲(2),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书上是用什么算式来表示?算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6/3=2,6表示小鸭的只数,3表示小猴的只数,2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师:算式后面的得数2后面不写“倍”字,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
师:看到小鸭和小猴说倍数,觉得挺好玩,于是小松鼠领着小鸡们也来了,
三、互动交流,验证模型。
1、任意倍
(1)出示图,谁来介绍一下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你从哪知道的?谁来介绍一下图?从算式也能看出谁是谁的几倍吗?它是怎样算出倍数的?
昨天同学们在导学提纲中也找了几个倍数问题,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出示,在找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时,有许多同学是这样做的,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太棒了,说得很完整很细致,掌声送给他。
师:另一位同学跟他不同,你觉得这样做对吗?想给这位同学提点什么意见?
师:在找小猴是孔雀的几倍时,有三种不同的做法,大家做小裁判,哪种方法正确的,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们学会找倍数关系了吗?那我要考考你行吗?
请仔细观察,比较小鸡数是小松鼠的4倍与小鸭数是小松鼠的3倍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什么?
师引导:都是以小松鼠的2只为标准,2只2只地圈,小鸡里圈出4个2,小鸡数是小松鼠的4倍,小鸭里圈出了3个2,小鸭数是小松鼠的3倍,也就是另一种动物里圈出几个小松鼠的只数,就是它的几倍。
观察比较:小鸭数是小松鼠的3倍和小猴数是孔雀的3倍,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的倍数一样,都是3倍。
师: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它们都会是3倍呢?
生:小鸭里圈出了3个2,小猴里圈出了3个1
师:看来要找谁是谁的几倍关键就是找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师:那我们就来当当小裁判,判断一下同学们在做尝试练习2、请你再选择两种小动物,说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把它写下来。
(提倍数问题与比多少不同,现在我们学的知识只能解决小松鼠是小鸡的()倍,而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问题,我们要到高年级才学的,要从另一个方面去比较了,所以现在我们比倍数时,就把多的数说在前面。
像8是6的几倍的问题,8里面不能正好分出几个6的倍数问题我们也要等到高年级学习的,现在我们也不提明白了吗?)
师:刚才同学们本事可真不小,不仅会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还会听到别人的问题,而且了不得的是别人出算式,咱还能猜出他问的是什么,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问题一一呈现出来,回家以后把你提的问题说给爸爸妈妈听,。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师:学了新本领,敢挑战今天的勇夺智慧花的比赛吗?那就让我们进入第一关。请你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71页练一练的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谁来把图中的信息,问题,怎样圈的?算式一起说给大家听,
请同学们圈一圈填一填。再请同学像刚才把图中的信息,问题,算式一起说给大家听。
2、像这样有图的题,同学们可以根据圈一圈得到倍数关系,也可以通过算一算得到倍数关系。做正确的同学给自己画一朵智慧花,下面咱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画一画,填一填
师:你能解决小老鼠与小猫的倍数关系,刚才有没有人再画图得到结果,为什么不?
谁来做代表汇报一下你的结果,
同学们用计算的方法准确地算出了它们的倍数,再给自己画一朵智慧花。
3、同学们已经顺利闯过两关现在进入第三关:比身高
淘气想和机灵狗比身高,淘气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呢?同学们估计一下,有什么好办法准确地算出淘气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
它们看到旁边有南瓜就搬了一些来,请问机灵狗有几个南瓜的高,淘气有多高?同学们能根据它们有几个南瓜高度来算一算淘气的高度是机灵狗的几倍?谁能列算式?
拓展延伸:身高大约是自己头长的几倍?
身体里也有倍数关系,比如我们的身高与头长的倍数关系是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请看,这是一周岁左右的孩子,他的身高会是头长的几倍呢,这是十周岁的孩子,它的身高又是头长的几倍,吴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头长的7倍左右,有一种职业对身高与头长的倍数是有严格要求的,那就是模特,她的身高是头长的几倍呢?同学们下课可以回去查查好吗?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找找。
五、引导总结,延伸课后。
师:今天咱们通过《快乐的动物》一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倍”,在找谁是谁的几倍时,实际上就是在解决几里面有几个几,像这样求倍数的问题,咱们用除法来解决。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第七单元《快乐的动物》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快乐动物的主题情境,体会动物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倍”含义,结合直观图体会倍与除法意义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根据相应信息提示并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数学问题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学习中接触“倍”这个概念,让学生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
围绕导学提纲展开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1、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和实例,借助份数来认识倍,因为份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可以为倍找到生活经验的依托,帮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是等分活动的括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材通过摆学具和画图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把要求的问题和除法算式联系起来,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数学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倍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可能达不到教学目标。教学时我设计的三个层次也充分的体现这一点。
(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我首先(1)他是怎样画的?从表格的图中,你明白了什么?(2)书上是用什么算式来表示?算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从左到右从图到文字再到算式符号的顺序,观察思考,,根据收集的信息用小圆片代表小鸭、小猴来摆一摆。揭示“倍”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先摆一摆,并说一说:把(
)的(
)只圈在一起,看作一份,再把(
)的只数按(

只圈在一起,圈出了(
)份。学生就发现6只小鸭里有这样的2份。进一步理解小鸭只数里有2个小猴那么多,就说小鸭只数是小猴的2倍。
(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我首先请学生介绍小鸡和小松鼠的倍数关系,引导学生先看懂图,再用算式和句子来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再让学生当小裁判判断对错,分析错误原因等,从学生完成的尝试练习的错误情况分析,部分学生对标准不理解,所以我还设计了对比观察的环节,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了第一组问题的标准一样,都是以小松鼠的2个为准的,所以2个2个
地圈,而另一组则是标准不一样,圈出的份数一样,所以倍数一样,就强调了找标准,标准要统一,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在导学提纲中提出这个要求,在课堂中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判断,说一说算式,猜猜问题等活动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有倍数关系的一组数量,尝试提问并解决问题。
本课还有很多不足,望各位领导同事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