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在太阳系中。太阳系除了地球外还有其他的成员。本课通过建造太阳系八大行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的构成,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引发学生更大的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为什么人类要开展火星计划?等一系列疑问。激发学生探究宇宙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⒈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⒉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⒈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⒉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难点: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太阳系模型、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1课前安排:教师要在课前安排好学生实验小组的小组长。与学生约定好组长和小组成员的职责。约定好教师拍手或报出三个数字为停止实验的暗号。
2情景导入《来自太阳的求助信》:冥王星被我开除出了行星队伍后他怀恨在心,于是便教唆八大行星都来争抢太阳系中心位置。现在,八大行星和冥王星都挤在我的周围,都想当太阳系的中心。整个太阳系都乱套了!同学们,快来帮帮我,让八大行星回到他们原来的位置上吧!(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3激趣提问:你愿意开动脑筋帮助太阳解决这个超级难题吗?
4过渡:要想让八大行星回到他们原来的位置上,我们得先做些准备工作。你猜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进行短暂的交流)
5教师小结:要帮助太阳让八大行星回到原来的位置,我们可能要了解:行星名称、体积大小、位置关系和一些相关的其他信息。
6过渡:太阳也知道这项任务真的很艰难,他很贴心的送来啦一些提示。
7出示八大行星数据表格和八大行星排位图。
8过渡:太阳还说了,让我们先试着组装一个太阳系八大行星模型,然后再按照模型让八大行星回到他们原来的位置上。同学们,你们想试试组装模型吗?
9温馨提示:组装模型前请认真阅读太阳的提示。找出对组装模型有用的信息并填好记录单。组长分工确保小组成员参与进来。填好记录单后组长找老师领取模型。
10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堂指导。
11学生反馈交流实验结果。
12观看太阳系八大行星简介短片,并修改小组组装有误的模型。再一次明确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体积大小。(观看完毕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互动:我说你猜。教师描述一个行星的特征,学生猜是哪个行星。接着由学生描述一个行星特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猜测。)
13过渡:在太阳系家族中,除了八大行星,还有一些家族成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4图片简介:彗星、小行星、卫星、矮行星。
15过渡:相对于地球来说,太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那要是把他们都缩小了,又会是怎样的?你们想知道吗?
16播放太阳系缩小比例视频。
17学生分小组,通过计算得出缩小后的行星赤道直径。(选择小组最感兴趣的行星进行计算)
18总结语: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了解了什么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课题:太阳系)
19延伸:太阳系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你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吗?
20总结:今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了教室研究太阳系,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继续研究太阳系,然后带着你的新发现和新疑问再次走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