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山的那边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在山的那边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西藏汉语)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6 15: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写作背景,了解诗歌。
2.了解本诗中的重点生字词.(重点)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重点)
4. 了解本诗的大意。(难点)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明确目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诗人王家新在《在山的那边》这首诗中,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见学案开头)
二·自主完成、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王家新,1957年生于( )。1984年写出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另有编著《》《》《》《》等。
2、了解背景
《在山的那边》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读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作者的影子。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作者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其实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作者小时候特有的秘密,甚至隐秘地影响到了作者的一生。
3、文体知识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以最集中、精练、概括性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现代诗歌在语言形式上比较自由,但往往会借用古代诗歌的一些创作方法,如注重意象的表现,运用赋比兴等方法。
4.【练练测测】
学习建议:请测测自己的情况吧!要细心地做,认真地思考,才能测出自己的水平啊!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字
痴( )想 隐mì ( ) 诱( )惑( )
喧téng( ) 一瞬( )间 níng( )成
2.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痴想 :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 喧腾:
一瞬间:
【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境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2.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3.“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4.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三.检查预习,导学反馈
检查导学案做题情况,并公布预习题的答案,学生依据答案纠正错误,并强化记忆。有条件也可在课前通过收批(或抽批)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大力表扬完成优秀的学习小组或同学。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1.熟读本诗,说说在寻找“海”的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现代诗歌,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表达了一种信念、一个哲理。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认识。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

五.对标自查,达标检测
学生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对标自查,反思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达标检测:完成练习册第一课习题。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把握。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没有了光明。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一只毁坏了的指南针,迷失了方向。
请你按照老师给出的例句,在仿写几句,比比看谁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