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菌种的选育1、怎样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种?2、从自然界分离的菌种为什么经过改造才能成为
生产用种?(基因、代谢、调节)3、改造菌种的生物学原理是?培养基的配制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培养基中有营养物质组成?
用于发酵工种的培养基按
成分、物理形态区分是?右表所示的培养基可用于
什么微生物的发酵?
乳酸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3、为什么灭菌?画出竞争关系图,解释培养基中混入杂菌导致产量降低的原因?发酵条件的控制1、画出发酵罐中微生物的
生长曲线,并解释各个
时期的菌体的主要特征
及原因?2、怎样提高设备的利用率?3、发酵条件的控制手段?温度的控制?
PH值的控制?
溶氧量的控制?
营养物质的浓度控制?例1 (04年高考全国卷)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 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
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 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
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
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
基的增添例2 (04年高考全国卷)某生物的体细胞
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
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前,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
分成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
都是n例3(04年高考全国卷)下图表示的是人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部分)。注:①⑤⑥⑦⑨表示过程;
②③④⑧⑩表示物质;⑾表示能量;⑿表示高能化合物。
试按图中标号填写有关内容。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⑾ 。
⑿ 。夯实知识 构建网络 提高效率——试析“理解能力”的复习教学高考信息解读考试评价分析复习教学策略???表一:考纲四项能力要求分数统计来自高考试题的信息——能力分项内容统计表二:考查“理解能力”试题及分值统计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
生对所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信息解读考试评价分析复习教学策略???命题指导思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一般不要求单纯地记忆。 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查。 对学科内容,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举
一反三,并能适当综合。 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
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上。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的网络结构。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
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
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解能力对“理解能力”第一条的解读阐述知识
的要点 把握知识
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网络结构事实性知识:内容;
命题性知识:概念要素、原理要点、
理论观点;
程序性知识:要领。知其然:涵义寻找各知识要点间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按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建构知识体系知其所以然:因果关系、适用条件和范围构建:概念图、模型 ①描述主要事件术语;
知识: ②方法性知识;
③概念、原理、理论;解释→推理→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对“理解能力”第二条的解读 ①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②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观点: ③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④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⑤生物的进化等。运用知识?知识?思维过程
思维结果 文字
图表、模型呈现例4(05高考全国卷)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例5 (05高考全国卷)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类型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高考信息解读考试评价分析复习教学策略???概念复习以概念图形式理顺单元知识链并进一步构建命题网络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理论、模型等基础知识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命题性知识核心应用概念表现目的形象思维能力训练抽象思维能力检测应用某个概念解释相似情境下的某个问题,或综合运用某些概念解释新情境中提出的新问题。一、夯实基础,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网络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例:“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复习种类代谢类型功能种类代谢类型功能种类代谢类型功能捕食链(网)遗体、残落物、粪便残落物等(腐食链)(腐食链)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阐述知识
的要点 把握知识
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网络结构思路例6: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
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
流动方向。
(1)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运动主要是
以__形式进行的。在该生态
系统中,生产者是__(用字
母表示,下同),B代表__,无机环境是__。
(2)图中哪些营养级属于消费者____(用字母表示,
下同),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3)你认为酵母菌、硝化细菌和根瘤菌在生态系统中分
别属于什么成分?简单说明理由。
例:C3和C4植物的复习方法生理鉴定结构
鉴定化学
鉴定原理过程和条件现象和指标结论在强光照、干旱、高温条件下,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不能①生长状部相似
②一株生长正常
一株枯萎死亡生长状况密闭、强光照
干旱、高温C4植物有花环型的两圈细胞,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叶绿体,而C3植物没有过叶脉、横切切片→制片→观察①是否有花环型
的两圈细胞.
②维管束鞘细胞
是否有叶绿体略C4植物合成淀粉的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而C3则是叶肉细胞.
酒精能溶解色素,淀粉遇碘变蓝.脱绿→染色→切片
→制片→观察出现蓝色颗粒的部位是叶肉细胞还是维管束鞘细胞.略略过叶脉、横切二、寻找新的角度,重构知识体系例:种群的复习研究的目的和核心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获取数据—抽样调查法处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数据—揭示规律目的 核心种群的概念内涵外延含义
属性范畴
特征进化的单位
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
种群的基因库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害虫的防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揭示进化的
基本规律为生产实
践服务目的核心动物:标志重捕法获取数据—抽样调查法植物:样方法生物:随机取样法性状、性别、年龄
家系或随机样方的选择:随机,大小调查的工具:皮尺、绳子、木桩、纸干重、湿重处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进化数学
计算数学
模型分析数据—揭示规律1、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例7(05全国卷)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
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
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例8(04上海卷)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吨,正
常情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
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获黄
泥螺的量为
A、300吨 B、1650吨 C、1500吨 D、不超过300吨分析数据—揭示规律2、害虫的防治。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比较鼠害的防治和渔的捕捞分析数据—揭示规律3、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库的变化。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种群研究的核心:迁入 迁出功能数学模型应用功能数学模型应用功能应用三、以学科思想为指导,完善知识结构★ 科学、技术、社会相统一的思想★ 进化的思想★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 遗传与变异的思想★ 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思想例:以“科学、技术、社会相统一”
的思想构建知识网络高考在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理解方面的内容时,强调的是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个人生活和生产实践提供一般性理论指导的能力。[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考试大纲][技术][科学][社会]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有丝分裂植物组织培养快速、无毒病植株的培养无性生殖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转基因植株的培养制备人工种子色素、药物等的生产(原理)(条件)(方式)STS染色体组成基因组成蛋白质组成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复习例8:(03全国新课程卷)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本题所涉及的能力要求]1、科学知识:
①生物学基本事实:
茎尖一般不感染病毒,故常作为组培材料。2、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社会生产实践:快速、无病毒植株的培养。②概念的辨析和应用: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
和减数分裂,无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考查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生产、科学、技术
有关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判断。T[技术]S[科学]S[社会]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的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细胞的
全能性№1 菌种的获得№2 培养基的配制№3 发酵条件的控制№4 产品的分离与提纯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四、理解模块的思维方式,提高运用能力例:模型——“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思维方式分析生物建模:利用模型的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推导、计算、作出预测表征概念、判断、推理实物模型:如“表现型”(性状的模式标本)抽象模型:如“基因型”(基因组成模型)
如“杂交过程图解”(理想化的过程模型)按照遗传学规律把杂交过程简化,用以反映
和解释杂交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演绎
推理来预测某些杂交试验的结果。例9:(2003卷)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五、归纳整理,化零为整例:关于琼脂的应用★ 判断生长素的产生、生理功能★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用于微生物的固体、半固体、选择、
鉴别培养基★ 用于判断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器官
和系统的发育来源★ 用于判断细胞的面积与细胞的体积
之比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判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原子转移
的途径;
☆ 测定物质代谢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途径;
☆ 判断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 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判断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器官和系统来源;
☆ 判断矿质代谢中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和利用。 例:关于同位素示踪的应用
教得有效
学得愉快
考得满意
——愿与在座的全体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