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高三生物练习卷(三)
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的个体发育和生活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所需的养料不是来自子叶或胚乳
B.顶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直接透过一系列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向侧芽扩散
C.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玉米和羊的受精卵发育成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都需进行3次有丝分裂
2.某同学通过对四条不同曲线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通过甲曲线分析可知所得到这种细菌的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3.下列有关微生物及发酵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离单细胞蛋白时,通常采用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B.在测定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时,应注意随时调整pH
C.连续培养的优点是有利于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
D.将大肠杆菌从只用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转移到只用葡萄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其细胞内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就会停止
4.植物单个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通气法来测定,如下模式简图(Ⅰ)所示。将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特定的光照、温度条件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流动,并检测通入和通出气体的CO2浓度变化。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当B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A处气体的CO2浓度时,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B.控制特定的光照强度或空气中原有的CO2浓度,都可能使A处和B处检测到的CO2浓度相同
C.可以通过在黑暗条件下测定通入和通出气体的差值来检测叶片消耗O2的速率,从而确定叶片有氧呼吸的强度
D.在各自适宜条件下分别测定天竺葵、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曲线图(Ⅱ)所示,其中甲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强度曲线
5.下列有关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叙述,有几项说法是正确的是
①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②终止密码是由非编码区转录而来
③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④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及运载体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⑤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合成的目的基因的种类及控制的性状分别是多种和相同性状
⑥用基因工程方法创造出的一种能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与一细菌相比,它的繁殖速度极快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6.下图是地球上氮循环以及氮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固氮
B.完成②过程的生物可促进氮循环,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
C.完成③过程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与根瘤菌相同
D.完成⑦⑧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7.免疫是人体所具有的抵御外来物质侵袭的重要机能。下面对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尽管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机体最终将抗原清除还是要依赖非特异性免疫
B.人体免疫系统只清除外来细胞,即“非已”的成分,而不会清除自身的细胞,即属于“自己”的成分
C.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而与细胞免疫无关;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而与体液免疫无关
D.干扰素是由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其作用主要是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淋巴细胞,并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8.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9.小鼠体细胞含有40条染色体。用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放入被35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杂交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其含有的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40 B、80 C、120 D、160
10.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是
比较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A
特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制成细胞悬浮液
B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C
典型应用
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D
培养基区别
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
动物血清不可缺少
11.细菌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英才苑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肽链中一个氨基酸替换成了另一个氨基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
A.外显子 B.编码区
C.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D.非编码区
12.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的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素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13.分析右图曲线,该图能够表示的是
①随叶片年龄增加,叶片中Mg2+含量变化
②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③呼吸作用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
④细胞内外浓度差与葡萄糖进入细胞速度的关系
⑤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浸入清水后增加质量的变化
A.②③ B.①② C.②⑤ D.④⑤
14.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2依靠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即细胞2的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15.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 – c阶段(不含a 、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
1∶2变为1∶1
D.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6.甲、乙、丙是3种微生物,表中I、II、III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3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III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II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S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
I
+
+
+
+
-
+
+
+
II
+
+
+
-
+
+
+
+
III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D、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17.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炎热的夏季中午,光合作用强度却略有下降。这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A.升、降、升 B.降、升、升 C.降、升、降 D.升、降、降
18.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成长之前 B.幼苗时期 C.开花之前 D.开花之后
19.一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状,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A.输入生理盐水 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 D.输入醛固酮
20.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胰蛋白酶 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非选择题
21.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眼虫,这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某同学提出问题“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他尝试设计出下列具体的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
实验原理:根据眼虫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杂交的。实验步骤如下:
(1)①中选的植物材料细胞中,必须有的细胞器是 。
(2)③过程所用的酶是 和
(3)④过程除了用电激之外,还可以用 、 等做诱导因素。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所用的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原因
是 。
(5)在⑤⑥过程中,通常要添加血清,原因是 。
(6)如果让动植物杂交种批量培养生产,可以用 技术。
(7)动植物杂交种细胞是否有细胞壁? 。理由是 。
22.小麦(2N=42)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易染病(r)是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小麦种甲(DDRR)和乙(ddrr)。
分析后请回答:
(1)图A所示植株乙所结的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细胞基因型为 ;F2代的新组合类型中,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 。
(2)将图A中F1与另一小麦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B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 。
(3)按照现代进化理论的观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 ,导致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进化。
(4)为了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若利用以上育种方法得到几株符合要求的小麦苗,希望用它们进行快速繁殖,可通过 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5)细胞的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为了探究水仙素能否引起植物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请你利用下述材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10粒小麦种子(假设发芽率为100%),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蒸馏水以及必备的实验设备和药品。
①实验原理是 。
②简要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A.
。
B.
。
C.按照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要求制作两种装片,以供对比观察。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B 3.D 4.C 5.B 6.C 7.A 8.A 9.D 10.B
11.B 12.A 13.C 14.C 15.B 16.C 17.B 18.C 19.A 20.C
非选择题
21、⑴叶绿体
⑵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⑶病毒 聚乙二醇(振荡、离心、生物、化学因素等)
(4)组织培养中用到的培养基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培养物的生长,然而各种杂菌同样也可以在上面迅速生长,所以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现象经常发生。培养基一旦被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但会和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这些杂菌生长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对培养物有害的物质,导致培养物迅速死亡
(5)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通常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6)动物细胞培养
(7)无 因为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完成胚胎发育
22.(1)DddRrr 1/6
(2)ddRr
(3)基因频率
(4)单倍体育种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发生变异。
②A.加蒸馏水使小麦种子吸收萌发生根。
B.将发芽的种子分成两等份:一份用蒸馏水处理根尖,另一份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根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