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确定位置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确定位置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6 19: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柘林小学 江末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3--64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关于确定位置,学生已学习过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路线等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学本节课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使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点的对应关系,渗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符号意识,为初中学好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和数对的意义,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和符号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正确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互动环节:
师:同学们好,我来自长风中心柘林小学,同学们可以叫我江老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来你们学校四(1)班给同学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和老师一起上好这节课吗?
师:老师真高兴!来,我们握握手。
(“目前我们安庆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做一个文明人,当你和别人初次见面时可以像老师这样先伸出右手和对方握握手表示友好。)”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看,我和XX同学都是伸出右手握手的,但我的右手在这边,这位的右手怎么在那边呀?
(小结:原来老师和同学们是面对面站着的,所以我们右手的方向正好相反。)
师:现在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请同学们把信封和格子纸放进课桌里。
上课,同学们好!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刚才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现在老师想认识一下你们班的班长。哪个同学能说一说班长坐在什么位置?
师:好的。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大约3--5个学生说一说)
师:哦,咱们班同学真厉害,一下子用这么多方法了表示班长的位置。可是你的方法你明白,他的办法他明白。要想让大家都明白,咱们是不是应该统一说法呀?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一种统一的方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自主探索,抽象“数对”
1、用第几组第几排确定位置
(1)介绍“组”和“排”
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是用第几组第几排来描述一个人的位置(板书:组 排)。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我们班同学的座位图。
组数一般是以观察者角度出发,从左往右竖着数,这是第一组,对应我们班同学座位的这一组(课件出示第一组,教师手势指明班级实际座位的第一组);依次往右是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课件边演示,教师边用手势指明班级实际座位中对应的组数)。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什么是组了,老师来考考大家:第一组同学起立(好的!坐下);第三组的同学拍拍手;第七组同学向大家挥挥手。
师:认识了组,下面我们来认识“排”。第几个在数学上一般用排来表示,排数是以观察者角度出发从前往后横着数,这是第一排,对应班级座位中的这一排(课件出示第一排,教师手势指明班级实际座位的第一排);依次往后是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第六排(课件边演示,教师边用手势指明班级实际座位中对应的排数)。下面请第一排同学请起立;第四排同学请拍拍手。
(2)用“组”和“排”描述位置
师:好,统一了组和排的数法,哪位同学再来用第几组第几排来说一说班长的座位?(板书:第X组第X排)
师:班长请起立,你的位置是第X组第X排吗?
师:看来XX同学学习能力很强!说完班长的位置,同学们能用第几组第几排来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吗?请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学生先自由说,然后指名汇报)
(3)制造冲突 个性创造
师:统一了说法,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用第几组第几排说出自己的位置。老师想表扬几个刚才学习认真的同学,但我不说他们的名字,只报位置,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比一比谁的方法又快又正确,行吗?
师:请拿出课堂练习本,准备好了吗?(开始!)
(3,2)(4,5)(5,3)(6,2)(7,1)
师:都有哪些同学记录下了老师刚才报的那几个同学位置了?没记完也没关系,拿上来给大家看看。
(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先展示用文字等繁杂方式没有记全的,再展示用符号化记录的)
师:用第几组第几排这种方法记虽然完整,但写起来太麻烦了,所以来不及记完。
师:XX同学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需要一个一个解释,有点不方便。
师:虽然这几个同学的记录方法各不相同,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种记录方法有共同之处啊——(部分学生齐答:“都有两个数。”)
2、介绍“数对”表示位置
师: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同学们创造了不同的记录方法,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下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其实,你们与数学家的想法已经很接近了。著名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把表示组和排的这两个数放在括号里,并用逗号隔开,规定逗号前面的数为组数,逗号后面的数为排数,这样的一对数在数学上叫作“数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数对)
师:我们一起来看黑板,刚才我们说班长的位置是第X组第X排,用数对表示是(X,X)。写的时候,我们要从左往右按顺序写(教师范写并说明,重点提问:前面的“X”表示什么?后面的“X”表示什么?);读的时候,我们也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读,这个数对读作“数对XX”。
师:学习了数对,你们有信心再来记录一下刚才被表扬的那几个同学的位置吗?
师:预备开始!
(教师报数,学生用数对方法再次记录,展示学生记录结果并集体订正,如有错处重点强调书写时的格式)
师:这次你们记完了吗?好,拿上来我们一起看看记对了没有。
师:非常棒!老师看到大家这次都用数对表示位置,你们觉得与刚才用第几组第几排表示,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生:用数对表示更加简明。
师:是的,正因为用数对描述位置,非常简洁明了,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
师:刚才同学们用数对表示了被表扬同学的位置,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和同桌说一说。(汇报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个数表示什么,注意数对的读法 )
师:刚才是同学们说数对,现在我们换一种玩法,换老师说数对,如果你的位置能用这个数对表示,就请起立。(教师说的同时用卡片展示数对,以掌声鼓励)
3、抽象方格图,理解“数对”。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师里的位置了。现在老师把咱们班同学都请到屏幕上,大家一起来看,在我们班级周围都有四面墙壁,老师用四条线表示墙壁,这就形成了我们的班级座位图。竖线表示组,横线表示排,每一组和每一排都有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每个学生所在位置。第几组就用数字几来表示,第几排同样也用数字几来表示。
分析思考 理解数对有序性
1、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班级座位方格图中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描一描,并用数对记在旁边。
(师随机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并让该生说一说在方格图上找点的方法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师小结:横向看找到组数,纵向看找到排数。而且,每个交叉点的位置都可以写出一个数对,每一个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过渡:同学们学习能力都很强,很快就在方格纸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同学们愿意帮助别人在方格纸中找位置吗?看来,咱们班都是乐于助人的学生。
2、独立完成学习卡片
(1)出示学习卡片,阅读学习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1号信封,
先认真阅读学习要求,再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用彩笔在方格图上找到数对(4,6)、(6,4)、(5,5)表示的位置,观察并思考:
(4,6)和(6,4)表示的位置是否相同?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数对表示位置也是有一定顺序的,规定第一个数字表示组数,第二个数表示排数。数对里两个数字即使相同,但前后次序不同,说明组数、排数都不相同,因此这是两个不同的数对,表示着两个不同的位置。
数对(5,5),这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数对中的两个数字即使相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师:学习了这么多关于数对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同学们学的怎么样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64页练一练第1题。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一题
教师对照汽车图介绍“列”与“组”、“行”与“排”的关系,再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过渡:做完了练习,同学们想玩游戏吗?但是,在做游戏前我们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呀?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游戏规则。(好,你来读)
游戏:轻松娱乐找位置
师:找座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你们的新座位就在2号信封里,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
师:好!开始找座位!请没有找到座位的同学站到讲台前面来,谁来帮帮他们?(教师故设障碍,有三个同学拿到的纸片上不是完整的数对:只有组数、只有排数、组数和排数都没有。注意要检查学生是否找对)
师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需要注意什么吗?
师小结:数对是用一对有序的数表示的,第1个数表示组数,第2个数表示排数,两者缺一不可。
联系生活 课堂小结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确定位置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师:老师很高兴能给同学们带来这么多收获。其实呀,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同学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一定可以像数学家笛卡尔一样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出示数学家笛卡尔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的图片)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第3组第4排
数对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