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预测—生物(1)[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年高考预测—生物(1)[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09-21 16: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7年高考预测—生物(1)
一、选择题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128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下列关于教材中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性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还原性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3.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
4.在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和试剂分别是( )
A.家兔血和双缩脲 B.鸡血和双缩脲 C.家兔血和二苯胺 D.鸡血和二苯胺
5.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6.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7.把叶绿体等颗粒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8.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和无土栽培所用的培养液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
A.必须含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B.必须含有机物
C.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 D.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
9.下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在B/之前,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之后,随温
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B.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
性可以上升
C.当温度到达B/时,酶的活性最高
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10.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低倍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
B.纸层析法分离出的色素,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D.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时,一定要用另一支滴管将提前一天准备好的肝脏研磨液滴人试管中
11.如图所示,某植物经24小时的黑暗饥饿处理后,其上的绿叶再经阳光照射24小时,随后用浓酒精脱色并用碘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D.③⑤ C.②⑤ D.①③
12.如图所示,图甲是绿色植物在有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O2的实验装置图;乙、丙、丁是另外三个实验装置图。则验证绿色植物是否在有光照条件下释放出O2的实验组装置图和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O2 的实验组装置图依次是( )
A.乙、丁 B.乙、丙 C.丙、乙 D.丙、丁
13.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色素之所以能够在滤纸上分离开的原因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B.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是因为色素会被层析液迅速溶解
C.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装入试管中,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是红光和蓝紫光
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14.一系列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抗体
免疫标记实验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下图
表示了人、鼠细胞融合过程,研究中分别将带
有绿色荧光能与人细胞膜上HLA抗原特异结合
的抗体和带有红色荧光能与小鼠细胞膜上H-2
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加入细胞培养液,对人、
鼠细胞进行标记。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要使实验现象明显,可以适当提高细胞培养液的温度
B.选取不同生物细胞进行融合是因为不同生物细胞表面抗原差异较大
C.实验表明不同种细胞可以杂交,需同种生物细胞不能进行融合
D.实验结果可以直接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15.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 )
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
C.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
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16.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
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
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
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
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
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
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
细菌在含青霉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细菌在含四环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能生长
能生长

能生长
不能生长

不能生长
能生长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参考答案:
1.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令:在放大100倍时,设视野中圆直径为d,则面积S=π(d/2)2,此时视野中有64个细胞;当放大400倍时,圆的直径相当于原来的l/4,则圆面积S=π(d/8)2,即为原来的l/16,故看到的细胞数目为128/16=8个。
2.B。考查是否注意了不同鉴定实验之间的差别。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所用溶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不同。鉴定还原性糖时,是甲、乙液现混现用,一次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入A液,再加B液。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滴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3.A。考查是否理解实验的选材。选材时,首先要考虑生物组织中待鉴定物质的含量,其次要考虑是否对材料大小,有特殊要求。B、C、D所选材料均是适宜的,A项是甘蔗、甜菜虽含糖多,但主要为蔗糖,而蔗糖为非还原糖,所以不能作为本实验的材料。
4.D。家兔是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就不存在DNA,因此用鸡血。双缩脲试剂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鉴定DNA的试剂是二苯胺。
5.B。在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根尖解离时要先漂洗后染色,染色后不能漂洗。
6.C。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过程。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解离使细胞已经死亡,所以处于间期的细胞将一直处于间期,不会再分裂进入分裂期;在显微镜使用时,应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细胞,再改用高倍镜观察;在一个视野中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可以慢慢地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中寻找;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如果视野过暗,可以使用大光圈或凹面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7.B。细胞质基质是不断流动的,悬浮在基质中的细胞器会随之运动,所以叶绿体等颗粒物位置的改变证明了细胞质是流动的,因为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慢,所以没有标志物难以看清。而叶绿体随光照强度不同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是对光照的适应性反应,虽与细胞质流动相关,但不能依此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8.B。无土栽培技术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中培养植物幼苗,幼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培养液中无需加人有机物;植物组织培养的是植物组织或器官、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它们进行细胞分裂、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必须由培养液提供。
9.D。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酶的活性在上升,等达到B点时,酶的活性达到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酶的催化活性迅速下降。但是A点和C相比,虽然酶的催化活性都很低,但是A点是低温条件,对酶的分子结构无影响,所以,随着温度的上升,其催化活性也会不断上升,而C点是高温条件,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的活性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10.D。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如果放置时间过长,酶的活性因研磨液的腐败而降低。
11.C。考查学生的分析光合作用条件、产物的实验能力。通过图示说明,光照射部位有淀粉生成,即进行了光合作用。无光照射部位无淀粉生成,即未发生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并且能产生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12.B。设置对照实验要遵守单一变量原则,根据这一原则验证绿色植物是否在有光照条件下释放出O2的实验装置组为乙,验证有光条件下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O2的实验组装置为丙。
13.D。光合作用的进行,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叶绿素、光照和CO2外,还需要ADP、Pi、NADP+、ATP、NADPH、C5、一系列的酶等,这些在提取的叶绿素溶液中含量少,甚至无,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14.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环境温度等呈正相关;由于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基本相似,因而同种或不同种生物细胞可以相互融合;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由于采用了免疫荧光标记法,而同类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相似程度很大,因而难以找到特异性蛋白,采用异种生物细胞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15.A。睾丸是雄性动物的性腺,它可以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它与雄性动物的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被割除睾丸的公鸡体内的雄性激素来源被切断,所以公鸡就丧失了雄性的第二性征,但不能变成母鸡。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也有少量存在。虽然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本题中没有反映出来。
16.A。对①细菌来说,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也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青霉素基因和抗四环素基因没有被破坏,插入点是c;对②细菌来说,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青霉素基因正常,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插人点应为b;对③细菌来说,不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青霉素基因被插入而破坏,故插入点为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