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6 20: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五言绝句,前两句以白日渐落、黄河奔流写出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雄浑之景,后两句则寓理于诗,写出了登高望远的道理,同时以“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的志向。?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对古诗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在学生的疑难处,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争取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随文学习字词,注重字理教学,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识字。并用师生,生生互评打星的方式对学生的读、写进行评价。?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四、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再根据本诗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我确定教学重点为想象诗句画面,理解诗句含义。确定教学难点为初步体会诗人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五、教法:?
朗读法、想象法?
学法:?
交流讨论?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欣赏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了解与之相关的诗文名句。?
【设计意图:引入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及其相关名篇佳作的了解,既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用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又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创境导入?
1.以朋友要买江景房导入,引出诗人王之涣,简单了解诗人。?
2.认识鹳雀,叫准这种鸟的名字,读鹳雀楼的名字,介绍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3.学习“楼”字,知道它是形声字,并带出搂、篓等带有娄的一串字,让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学习。?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5.理解题目意思,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朋友买江景房让学生出主意,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认识了诗人,并为下文学习“登高望远”进行铺垫。利用“楼”字的学习带出与它相似的一串形声字,既巩固了生字,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形声字的特点。本首诗的题目学生极容易因为两字一顿的习惯读成“登鹳/雀楼”,因此,先让学生知道鹳雀这种鸟,再让学生读好鹳雀楼的名字,最后读题目就容易了。】?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这是古代人写的诗,小朋友们能把它读正确吗?请先练习读一读。?
2.多媒体出示容易读错的字:依、尽、黄、入、欲、穷、更、层?抽生读。?
3.抽生读整首诗,注意读正确。?
4.出示带节奏的诗,通过范读,合作读,评价,让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停顿,为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理解诗句奠定基础,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评价,促进学生读诗的提升。】?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画面、和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
1.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鹳雀楼的二楼,你看到了什么??
2.依据生的回答:通过理解?“依、尽”的意思来学习白日依山尽的意思,并抽生板写“尽”字,其余学生练写。?
3.把画面送回诗中去读一读,利用评价语,让学生读好依、尽的韵味。?
4.抓住“入、流”,并出示黄河奔腾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黄河奔流的雄浑壮阔之景。?
5.用字理识字的方式学习“黄”字,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出头的绳子。?
6.比较“黄河入海流”,“黄河流入海”两个句子,进行品读,进一步感知黄河奔流的气势,指导学生读出意境。?
7.学生想象着画面,齐读前两句诗。?
【通过品味诗句,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什么样的日,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黄河。接着利用图画引导学生入境,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这些景物的形象,再不断引导学生换词进行想象,让学生脑海里黄河的景象会越来越明晰,在这样的感悟内化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五、读诗悟理?
1.你还想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吗?怎么办呢??
2.理解“更”的意思再读。?
3.理解“欲”、“穷”的意思,指导读这句诗。?
4.抽生背诵全诗。?
5.配乐齐背。?
6.多媒体出示:要想看得远,就得———,如果站在原地,就不能——所以要登高才能——。?
7.把这个道理迁移到学习上,让学生知道要想看到成功的美景,必须不断学习。?
【设计意图:引入诗境之后,加上上课开始所做的铺垫,学生很自然地明白想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需要再登上一层楼。然后顺理成章引出“登高望远”,再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要想在人生中看得更远,就得不断努力学习,不断登上新的顶峰。】?
六、拓展?
1.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美景吗??
2.出示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让学生思考,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去看黄河的。?
【设计意图:李白的诗句是处在黄河的中游,往上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往前看,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诗句是站在地势较低之处,看黄河远上的壮观景象,以期由这两句诗拓宽学生思维的角度,登高望远固然可喜,然而,身处低处,仍然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致,人生处处皆美,学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欣赏不同的美。】
?七、作业:?
背诵古诗。积累相关古诗。??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尽??????????????????????
黄河流?
?欲穷目??????????????????????
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