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 8水墨练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上 8水墨练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6 20:1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美术《水墨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感受水墨画笔、墨、纸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能学会控制水分,并能用中锋、侧锋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表现,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的游戏中体验笔、墨、纸在水墨画中的变化,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大胆尝试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体验创造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VCD水墨动画片,课前收集数幅水墨画家的作品及优秀的儿童水墨画作品或图片,水墨画作画工具。
学生准备:宣纸、墨汁、毛笔、水杯、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师生共同欣赏水墨动画片,感受中国水墨动画片画法的特别之处。
教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水墨动画片的感受。
学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介绍:水墨动画片是我们中国人的创举,在全世界有着独一无二的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水墨动画的欣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及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尝试阶段
1、认识水墨画的作画工具,说一说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2、试一试,画一画,玩一玩,谈一谈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指导学生调出淡墨。将毛笔在清水中蘸湿,然后用手挤去多余水分(也可用抹布拭去),用笔尖蘸墨汁,在调色盘中调开,在宣纸上随意画些线条。然后让学生尝试调出重墨和清墨,调出后随意画些自己喜欢的图形。最后学生交流谈一谈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墨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3、教师用浓墨和淡墨示范中锋和侧锋用笔,学生观察并讨论:中锋与侧锋用笔各适合表现什么?
学生在宣纸上尝试玩一玩中锋、侧锋用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教师的示范,学生的交流,初步感受水墨画的笔、墨、纸的特点。)
三、欣赏阶段
1、欣赏画家吴冠中、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等的作品,感受水墨画不同的表现风格,鼓励学生像画家一样,勇于创新。
2、欣赏同龄人的水墨画作品,感受甩、洒、拓、画等不同的水墨表现方法。
3、在欣赏中启发学生交流: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表现水墨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路,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体验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培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创作阶段
学生作业:用中锋与侧锋,以及不同浓淡的墨,大胆创造一幅水墨画作品。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创意变得更美。
2、教师强调作品评价标准:
是否能够控制毛笔的水分并能用不同层次的墨色来作画。
是否能够巧妙地运用中锋和侧锋表现不同的物体。
构图是否饱满,表现是否有创意。
3、同桌间在作水墨画时可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互相添画的游戏,也可单独完成。
4、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对水墨游戏的再创作,再次感受水墨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亲近水墨,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五、评析阶段
1、由各小组根据评价标准先自评,选出二幅作品贴在展示台前。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析,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也可为同学的作品提出改进的措施,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中欣赏,在评价中学习,通过评价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内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六、拓展阶段(任选其一)
1、鼓励学生临摹自己喜欢的水墨画作品。
2、用水墨画的方法表现家乡的房屋。
七、收拾整理阶段
教学反思: 教材中列出的两幅作品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表现生活中的间单摆设;一幅则是典型的乡村生活场景加上画家丰富的想像。两幅作品无不洋溢着画家对美好生活的感动和热爱。这样的作品告诉同学们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借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此外,画家用独特的变体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使画面更显得充满无限的情趣。而教材中列出的同龄学生的作品则是让学生有一个最基本的参照,让学生对变体画的表现充满信心。教学中我通过对不同班级的不同设计、教学,发现如果让学生只对教材上画家的作品进行变体练习的话,往往会陷入这样一种境地: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范作“情有独钟”,突出表现为一部分学生完全照搬,这样一来,似乎违背了本节课的设计初衷。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尝试在学生练习时采用教材外的画家作品为范作,让学生用水墨方法表现,这样的话,同学们都多了一次动脑的机会。即使有些学生受“同龄典范”的影响,但因为受画面内容的局限,也不可能完全雷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色彩的冷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色轮或色谱上区分出冷色与暖色。
2.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或联想。
3.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教学重点:冷色与暖色的认识与区分比较。
教学难点:冷色调与暖色调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收集一些有明显冷、暖色调的图片或物品,色轮、各种彩色纸。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或色彩工具或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引导阶段
1.认识色彩的冷与暖:
今天,我们学习色彩的冷与暖。那什么是冷色?什么是暖色呢?下面请大家看老师这里(出示不同的彩色蜡光纸),提问:当你看到这色彩(大红色的)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当你看到这种(普蓝色的)呢?
(开门见山地导入,有利于学生直接进入冷暖色的对比学习。当他们看到的是红彤彤的纸,就会联想到太阳、火焰、气球、辣椒、热血、烛光、烟花等等,而这些都是给人热或温暖的感觉;当蓝色的纸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学生马上联想到大海、蓝天、冰块、夜晚,有一种清凉、冷冷的感觉。就这样,不到两分钟,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色彩为什么有冷暖之分,也对冷暖如何在色彩中体现有了一定的认识。)
2.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小结:
当你看到蓝色时,你会联想到蓝天、大海,会觉得凉爽、冰冷,它就是冷色;当你看到红色时,你会联想到太阳、火焰,会觉得热辣辣或者暖洋洋的,它就是暖色。
(通过小结,在学生脑海中基本形成了感觉冷的凉的色就是冷色,感觉暖的热的色就是暖色这种概念。)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色彩的冷与暖”。
三、发展阶段
1.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色纸,训练他们的感觉:分别拿出不同色的纸(橙、紫、黄、深蓝、粉红、橙黄、绿、白、黑等等),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感觉,是寒冷的、凉爽的?还是暖和的、热辣辣的?然后分别分类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两列,让学生有个对比。
红──暖色:橙、橙黄、粉红
蓝──冷色:紫、深蓝、白、黑
中性色──绿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视觉入手,再通过对比归纳上升到理性的思维,这样过渡自然,容易掌握,不会那么生硬。)
2.出示色轮,指导学生从色轮上了解冷暖色,了解到靠近红色的为暖色,靠近蓝色的为冷色。
(进一步巩固冷暖的分类,及冷暖的主要色彩。)
3.寻找生活中或教室里的冷色与暖色,并说出为什么?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和熟悉色彩的冷与暖,及其它们不同的作用。
(通过上个环节的归纳总结,马上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使所学的能结合实际,为进一步运用于实际作好铺垫。)
4.色彩的冷暖有时是相对的:老师同时出示两种颜色,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更冷?哪个更暖?比如:大红与玫瑰红、黄与红、黄与蓝、紫与红、紫与蓝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比较中知道,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色彩对比下,它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有时候,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对的。
(这样可防止学生冷暖色绝对化,同时在以后的色彩搭配中能灵活运用,不会生搬硬套。)
5.冷暖色调的认识:观察教材上的范图和教师准备的范图,说一说这些图片给人的整体感觉?然后分析一下每一幅画中分别使用了哪些颜色?其色调以什么色为主,暖色还是冷色?
6.小结:色调是指色彩,乃至整个画面的基调。以红、橙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叫做暖色调;反之,以青、紫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叫做冷色调。
7.思考并讨论:在表现寒冷的作品中,能使用暖色吗?使用暖色时要注意什么?反之呢?
(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构思画面色彩时,要心中有数,冷色调里不乏来点暖色,暖色调里也可来点冷色,这样可使画面更加生动活跃。)
8.判断色调,练习配色:老师描述一些情景,学生闭着眼睛听,联想其色彩及基本色调并说出来。
a.一场寒霜,一阵秋风,那黄叶象接到命令似的,纷纷脱离树枝。
b.天很蓝,云很白,秋日的天空宁静而高远。
c.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了大火。
d.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
四、学生创作
1.布置作业:画一幅表现冷或暖感觉的作品。
2.作业要求:可选用拼贴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内容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造型不必太复杂,主要在色彩的搭配上。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强调要以某一个色调为主。
五、欣赏展评
1.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互相欣赏。
2.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
3.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季节与心情,利用不同的色调去装饰自己或集体的环境与物品。
教学反思:我把课程作了调整修改,认为色调练习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冷、暖色调的辨别能力和运用能力,油画棒同样能达到教学目的,既然学生提议用油画棒,在不影响教纲要求的同时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教案作了适当的调整:1、改用学生喜欢的美术用具;2、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暖色中的红色我用专业词写在黑板上:深红、朱红、大红;而黄色: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绿色:深绿、中绿、淡绿、橄榄绿、草绿;蓝色:普蓝、深蓝、棝蓝等等,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有些学生很认真的记了下来;3、教学中增加了图案的设计创造一例,让学生在优美的图案中进行色调运用,这样既达到了教纲要求同时又拓展了知识点,更符合小学的教学改进要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锻炼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拓展和操作能力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