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高考试题分析[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06年高考试题分析[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6-03-27 20: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高 考 题 选 析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形状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两种细胞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命题立意:主要考查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
     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错误思维:根本原因------遗传物质错误剖析:未能建立起动态的思想3.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检测这种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     B.DNA链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命题立意:考查限制性内切酶的功能特点错误思维:DNA杂交---解旋----解旋酶 分子诊断例:镰状红细胞贫血症的检测
引起原因:基因的点突变,
丢失了可被MstII或Cvnl切开的一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正常:三条带
患病:一条带
子女1:正常
子女2:患病
子女3:携带者例:特异性互补寡核苷酸法检测镰状红细胞贫血症(1)提取DNA,热处理成为单链DNA;
(2)以单链DNA为模板,仅对可能发生突变的核苷酸区域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后转移到滤膜上,热变性成单链;
(3)分别用两种特异性互补寡核苷酸分子探针(ASO)杂交。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0C和300C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0C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萌发时大分子物质的水解    
     及还原性糖的鉴定。错误剖析:未能想到萌发种子的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酶;
     误以为200C是种子萌发的适宜的温度。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命题意图:种群“S”型增长的特点和应用。 错误思维:鱼类资源不受破坏-------种群数量稳定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意义:最大持续产量的模型(K/2);防治有害生物(K):30.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1)将正常的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2)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
3)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 命题意图:考查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低血糖症状的病理知识 错误剖析:不知道三问之间的区别高考阅卷时发现学生的常见错误:表达不完整导致大量分数流失,如:30第(1)题不少学生只答了“降低血糖”,而“胰岛素过高导致低血糖症”和“补充葡萄糖得以缓解”两方面的原理常漏写,7分中只能得到3分左右;30第(2)题很多学生没有考虑到与能量的关系,“能量供应不足”这3分基本流失;30第(3)题大部分学生“利用增加”和“来源减少”这正、反两方面的解释常漏写或写不完整,7分中只能得到2分左右。(1) (共7分)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3分)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2分),此病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2分)。
(2)(共7分)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3分,),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3分)而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1分)。
(3)(共7分)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3分),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3分),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1分)。31.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高考阅卷时发现学生的常见错误:
31第(1)题常见错误:①没有假设;②假设错误,如假设a为显性,A为隐性;③子代有角(AA):无角(Aa)=1:1;④没有写出亲本的基因型;⑤公牛和母牛的基因型写反;⑥误解为伴性遗传;⑦用R、r代替A、a写基因型。
31第(2)题常见错误:①出现“有角牛x 无角牛”或“Aa x aa”;②“多对”漏写;③结论没有意义,如A为显性,a为隐性;④结论与正确答案相反;⑤误解为伴性遗传;⑥将“牛”写成“羊”。32.(21分)
(1)(共15分)
不能确定(2分)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2分,没有假设或假设错误不给分)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1分)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2分)。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1分,没有假设或假设错误不给分)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的基因型,即AA和Aa(2分,没有假设或假设错误不给分)。AA的后代均为有角(1分)。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1分,),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2分)
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 (2)(共6分,本小题如果出现“有角牛x 无角牛”或“Aa x aa”,给0分;如果是“无角牛x 无角牛”,也给分)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2分“多对”漏写扣1分)。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2分);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2分)。例1.(2005·上海生物·32)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平衡的调节。
解析:缺乏淡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则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信息给予题1、文字信息给予题例2、北京、上海、广州的纬度分别为400、310和2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菊花必须在每日光照短于15h的条件下生活40-50天才能开花结果。生长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自然状态下的菊花,开花时间的早晚顺序是 。
(2)在上海5、6、7月种植某品种大豆,但它们都于9月份开花。在这里,影响开花的主要外界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3)假定夏至当天温度、日照光强度等都相同,种植于北京、上海、广州的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积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读题提示 :考查光照时间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分析提示 :中纬度地区秋天日照时间短。例2北京、上海、广州的纬度分别为400、310和2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菊花必须在每日光照短于15h的条件下生
活40-50天才能开花结果。生长在北京、上
海、广州三地自然状态下的菊花,开花时间的
早晚顺序是 。
北京 上海 广州 分析提示 :短日植物在秋天开花。
(2)在上海5、6、7月种植某品种大豆,但它们都于9月份开花。在这里,影响开花的主要外界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3)假定夏至当天温度、日照光强度等都相同,种植于北京、上海、广州的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积累,从大到小有顺序
为 。北京 上海 广州答:每日光照长度 大豆是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短到某长度才能诱导大豆开花 思路提示:夏季纬度高的地区日照时间长。例、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人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2、表格给予题江苏卷2005、40题(1)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向的关系是 。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 (1)竞争 (2)见图
(3)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4)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 例、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 __。3、图解信息给予题广东卷第41题(1)Ⅱ-2;(2)Ⅰ;(3)Ⅱ-1;(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 ,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例、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 4、曲线信息给予题天津卷理科综合第6题 例1、(2004年天津市高考题)下列技术
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 )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③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解析:本题以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为命题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对DNA分子杂交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要求学生能理解其中主要原理的基本含义和主要操.作过程,了解课本中所列举的示例和报刊常见生物技术或新科技成果应用了哪些相应原理。从能力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DNA分子杂交原理,其基本原理是使来源不同的DNA(或RNA)片段,按碱基互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分子,而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适宜的温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高度特异的双链。然后比较和分析题目中提供的选项 ①选项“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即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②选项“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属于动物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进行“杂交”,而不是题干所要求的DNA分子水平的操作 ③选项“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可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通过鉴定被检测水样本中的病毒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含量的目的。 ④选项“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虽然也是分子水平的操作,但不属于DNA分子杂交,是DNA分子重组技术的应用。
本题答案:B
DNA分子杂交
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放在一起,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那么,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
若杂交的目的是识别靶DNA中的特异核苷酸序列,这需要牵涉到另一项核酸操作的基本技术─探针(probe)的制备。探针是指带有某些标记物(如放射性同位素32P,荧光物质异硫氰酸荧光素等)的特异性核酸序列片段。若我们设法使一个核酸序列带上32P,那么它与靶序列互补形成的杂交双链,就会带有放射性。以适当方法接受来自杂交链的放射信号,即可对靶序列DNA的存在及其分子大小加以鉴别。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探针的制备和使用是与分子杂交相辅相成的技术手段。核酸分子杂交作为一项基本技术,已应用于核酸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各个方面。在医学上,目前已用于多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恶性肿瘤的基因分析,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等领域中,其成果大大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抗原脾脏B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
细胞融合B淋巴细胞
死亡肿瘤细胞
死亡杂交细胞
存活单细胞培养 获得细胞系杂种瘤细胞A杂种瘤细胞B杂种瘤细胞C杂种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用ELISA法筛选能产生预期单克隆抗体的杂种瘤细胞筛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