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八年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识记长江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市区和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特征。
3.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长江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4.掌握长江的水患和治理长江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地图查找熟悉的地理事物,建立空间概念;
2. 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及河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主要介绍我国的河流湖泊,其中长江是其重要学习内容中的第二目,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经济文化产业中心带。通过本课题学习,学生要深刻理解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养育着众多人们,发挥着重要的"黄金水道"水能宝库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中国河流概况课题的具体化,又是下面学习黄河水系的基础,更是深入学习理解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的有力补充,对整个中国自然地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案例解读作用。
三、学情分析
1. 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学生在前面已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在本节第一课时中国的河流中,他们已初步掌握河流的分布和分类、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2.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比较喜欢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山川河流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3.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比较法等方法。教学方法是多样的,针对不同课堂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除了保留传统的讲述法等方法外,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长江源流概况
难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和视频,以及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插有MP3《长江之歌》的长江风光图片。
【提问】:歌曲中“你从雪山中走来,惊涛是你的气概……”,“你”指的是哪条河流?
【导入】对,是长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板书:长江)
学生认真观看插有歌曲的图片。
学生思考、回答。(长江)
通过播放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轻松进入课堂。
【自读文本】
阅读教材p46-50结合图2.17 梳理勾画找出:
1. 江的发源地、入海口、长度、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各河段的主要特点。
2. 江开发利用中的主要优势。
3. 江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勾画重点梳理知识
帮助学生解读课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基础夯实】
1. 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是 ( )
A. 巴颜喀拉山、渤海 B. 巴颜喀拉山、黄海
C. 唐古拉山脉、东海 D. 唐古拉山脉、南海
2. 长江流经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 ( )
A. 8 B. 10 C. 13
D. 11
3. 长江是中国长度 流量 ,流域面积
的河流,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河。
(每空1分,共5分)
对错的较多的小组进行讲解
全部答对的小组加一分
学生独立完成得出示答案。组长批阅。答案如下:
C; D;最大;最长;最广
通过小组检测考查自己自学的程度
【初步交流】
指定三个组上黑板提问;
1. 发现困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 小组相互解惑,归纳问题
3. 指定三个小组上黑板写出你们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
1. 为什么长江水能资源丰富
2. 为什么长江被称作水能宝库?
3. 长江流域对两岸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梳理知识】
请一个组为我们梳理第一部分:长江的概况
这一组同学回答的很全面,加一分
教师补充:长江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因此是我国第一大河。
第二部分长江的优势,哪一组为我们梳理?
第三部分长江的水害,哪一组为我们梳理?
这些同学梳理的都很棒,加一分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黑板上的问题:
教师补充问题
怎样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
怎样综合治理长江的水害?
对问题删并补,排序
组内一位同学上黑板进行填图。
长江全长6300km,流经11个省区,发源于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东海。源头至宜昌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三峡为最大的水电站。长江北岸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最大)
南岸的支流有:湘江、赣江。
请我们组另一位同学说一下长江的概况:
上游:多峡谷急流,富水能;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这就是我们组为大家的梳理。
长江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我们组认为长江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洪涝,请我们组另一位同学说一下原因,原因分为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质疑提升】
1. 小组讨论:解决黑板上的所有问题。
2. 小组指定发言人,解决你们选定的问题。
3. 按完成快慢顺序报数。
教师精讲五分钟
学生小组活动,通过快慢优先挑选黑板上的问题
学生读图后,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1)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长约6300米,落差达4000多米。
(2)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长约6300米,落差达4000多米。
(3)其中上游落差最大,尤其是源头至宜宾段。
(4)长江上游水流急、落差大、多峡谷,如虎跳峡、三峡等。
(5)学生就三峡工程展开激烈讨论,得出结论: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因此有水能宝库之称。
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河流落差越大,蕴藏的水能资源越大。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回答:
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长,宜宾以下干流四季通航,而且沿岸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因此航运价值很高。
等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应用反馈】
1. 长江的巨大的水能集中在 ( )
A. 源头 B. 上游
C. 中游 D. 下游
2. 长江洪灾频繁发生,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
A. 砍伐森林 B. 支流众多
C. 降水集中 D. 排放污水
3. 长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
4.长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因此汛期长流量大, 工作尤为重要。
(每空1分,共4分)
小组长轮判
对每小组的总分在黑板上写出分数
分数最高的三个小组加一分
答案:
B;A;三峡;防洪
小组轮判,没空一分。
检测学生这节课掌握的情况
通过分数,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分层推进】
1. 满分的同学,完成填充图册相关练习。小组加一分。
2. 错一个的同学,修改错误,重新梳理本节课知识重点。
3. 有问题的同学,需老师个别辅导的举手示意。
八、板书设计
长江
一、长江概况
1. 发源地、流经的省市区、注入的海洋
2.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划分
3. 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
二、水利
“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三、水害
洪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