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与环境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6.1《聚落与环境》
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少年期,《聚落》是他们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环境,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本节的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其自己获得新知。初中生不喜欢高谈阔论的说教,但能从生活实例中探究感悟自己的认识并指导自己的行动,教师应注意以事例说理,以理服人。
教材分析
?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联系紧密,在人文地理学中,聚落也被称为人口的文化景观,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作为人文环境的聚落,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受到风俗、文化等人文因素的控制与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自然环境因素,正可谓“自然造人,自然造就聚落”。课文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给学生留下鲜明直观的印象,但内容的落脚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含义,认识聚落的基本类别及差别,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具体类别及演变过程,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丰富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诠释聚落的含义、分类、差别及演变过程,以导学提纲提供教学案例,通过教师示范分析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相结合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典型事例的列举感受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树立忧患意识和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进一步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
1本课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料,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我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2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完成的。此外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录像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交流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注意关注学生在讨论分析中主动参与程度、交流意识是否积极给予鼓励指导。此外在确立小组合作探究成员时既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也要适当注意协调同学之间的取长补短。
???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活动意图
情景导入
?
【展示学习目标
】
【自主学习】
【课堂学习】
活动一:认识聚落--------走进城市乡村
活动二: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家园
活动三: 认识不同形态聚落
活动四 : 走进聚落,探访传统民居
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多媒体展示关于及背景音乐《人说山西好风光》,
利用PPT展示
1.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2.运用图片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教师播放各种类型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图片
1 展示图片
2、读图6.2,以汾河谷地为例,分析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角色穿越:舜帝为什么会定都蒲坂(永济)?
4、引导学生知识总结
5、让历史验证: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
老师展示图片,
1、请试把聚落形态与可能分布的地区用线 连起来
2、播放不同形态的聚落图片
1、我是房屋设计师
运用图片给出不同的地地理环境,认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与本环境相适应的房子
2、教师补充国内外的房屋的特点和环境的关系。
3、回归家乡,探讨永济的院落及单坡房的形成根源。
4、总结:
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了解山西的山河分布。
学生齐读思考
阅读课本早知道,完成学案内容
1、 聚落概念:
2、 聚落的形式:聚落一般分为 ( ) 和 ( ) 两大类型。 按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3. 城市聚落分为( )、( ),( ),( )( )等多种职能的城市。
4.聚落大多分布在( ),( ),( ),( ),(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5.结合你的实际生活,比较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
?
?
房屋
道路修筑状况
?
商店的多少
?
学校的多少
?
医院的多少
?
有无农田、果园、鱼塘
?
其他差异
?
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
?
密集度
高
度
乡村
?
?
?
?
?
?
?
?
?
?
?
?
?
?
城市
?
?
?
?
?
?
?
?
?
?
?
?
?
?
?
?
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各种类型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特点和差异,然后分城市队和乡村队进行辩论。
1、看图分析:假如你是远古时期部落首领,甲乙丙三地哪里适合定居。
2.观察思考:结合歌曲内容,认识和分析家乡的聚落分布,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畅所欲言
4、学生口头总结聚落的分布规律
5、学生观看并叙述
学生连线并说明。
观看真实聚落图片,并分析不同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角色扮演:四小组学生讨论、交流、在黑板上画出心目中的房子,并请各组学生代表讲述设计意图。
4.学生齐读
环境影响聚落
聚落反映环境
聚落适应环境
情景导入既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状况,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提出问题, 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导入新课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
.通过看多媒体图片的方式,,比老师直接的讲述来的更直观,更有趣,辩论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效果应该很好。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5、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和理念。
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现实、发挥想象,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引入许多课外的知识,同时也营造一个宽松、互动的教学氛围。
本活动以角色化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房屋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绘画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板书设计】: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的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的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分层作业设计】
学习困难生完成基础问题。
学习能力强者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家乡的聚落,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