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6 22:5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
?
学?
?
?
目?
?
?

知识与技能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计算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的综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溶液组成的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进一步去探究溶液稀释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创新精神、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当堂练习)、讨论法,情境激学、启发讨论、多媒体展示为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平台、多媒体课件、有关图文资料等 药品:两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
教 学 实 施
师生活动
活动目的
¤?情境导入
出示两瓶浓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
师:两瓶都是硫酸铜溶液,为什么颜色上却差距这么大呢?
¤新课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一:溶质质量分数
师:[演法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 各加入5克蔗糖,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
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
师:用数学式子怎么来表示溶液的浓和稀?
生:思考列式
师:用浓和稀来表示溶液含有溶质的多少太不准确了, 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溶质质量分数= —————— ×100%

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
师:出示图一80g水中放入20g盐;图二100g水中放入20g盐
生:看图口算
[讨论]例题1一瓶氯化钠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钠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生:思考解题步骤,黑板上练习
师:出示正确的解题步骤
解:
———×100%=14%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合作学习二:溶液的稀释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讨论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讨论]例2:在农业上,要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多少?
生:讨论解题的关键及解题的方法。两名学生先后到前面板演,其余在本上练习。
[讨论]例3:把100g质量分数为25% 的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求稀释时所用水的质量。
生:讨论解题的关键及解题的方法。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在本上练习。
师:出示正确解题步骤
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则
100g×25%=( 100g+X) ×10%
X=150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50g
生:[阅读]课本多识一点
¤本课小结
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课堂检测
1、氯化钠溶液的质量24g,把它蒸干后,得到1.2g氯化钠,计算:
(1)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配制该氯化钠溶液1000g,需水和氯化钠各多少克?
2、把100g8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4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
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初步建立“浓”与“稀”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浓”与“稀”是由溶质的溶剂的质量共同决定的。
?
??
初步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
巩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注意解题的步骤、格式。
熟悉并会运用定义进行计算。
学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会抓住溶液稀释前后其溶质质量不变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熟知本课的知识要点,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
以学生习以为常的溶液颜色导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浓和稀去判断溶液,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准确的化学语言去描述溶液的组成,得出溶质质量分数。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内容去分析溶液配制和溶液稀释的问题。
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思维跟上
课堂开始用两瓶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引入课堂,进而用生活中的糖水,进一步引导学生们理溶质质量分数,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本节内容
2.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内容
本节内容设计的主要是计算,通过精心设计例题,让学生学会用公式解题,并能够注意到解题的步骤,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对于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个实践的机会,并在课堂练习时,展开小组间竞赛,学生们练习的氛围浓厚,而且解题的质量非常的好。
在本节课中不断的给予学生鼓舞,让学生展示自己,穿插小组竞赛,学生们课堂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