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6 22:5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假设实验验证法的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研究、学习的一种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重点:理解、掌握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显性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分析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隐性难点:通过探究实验是否真正培养了学生思维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启发式引导法
【教学用品】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托盘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
CuSO4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钉。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温旧引新
探索新知
学生探究
(由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后学生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分析获得结论
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强化理解
布置作业:
【情景创设】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产新物质。如磷燃烧生产五氧化二磷,铁和硫酸铜反应生产铜和硫酸亚铁,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
【引言】煤燃烧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留下;是不是反应后质量都变小呢?请你作出猜想。
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产物的质量关系。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1、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教师活动】巡视并帮助指导学生实验。
【收集证据 交流共享】PPT展示,讲解、点评实验现象
【讲解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讲解】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的内容呢?
【引导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指导】指导学生画重点
【练习反思】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
【设问】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下节课在进行后面的活动与探究。
【小结归纳】
【学习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请你谈谈。
习题1、2、3、
【板书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要点:
激发学习兴趣
初步学习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的分析能力。
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透过问题看本质,辩证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让学生产生再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