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生物 14.4生物的分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上生物 14.4生物的分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7 1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生物分类的单位”两部分,是对以前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通过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实践,尝试根据一定的生物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同时生物的分类等级是将各种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通过本节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为终身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又有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描述种的概念。
2.??? 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能力目标
1.??? 增强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的能力。
2.??? 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习生物分类学的兴趣。
2.??? 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感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1.??? 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2.??? 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教学难点】
描述种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讨论、分析、合作探究等相结合。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但是,学生们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为主线学习的;而且对七年级上册书中涉及到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遗忘。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通过一年多的生物学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结构流程设计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1、播放课件。
2.????? 播放一段含有许多有趣动物的课件。
设疑: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
3.????? 观察课本21页的昆虫标本插图。
设疑: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
认识到生物家族庞大,为了认识和研究生物,必须要进行生物分类。
引入课题:生物的分类。
观察、讨论、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说出其中一些动物的名字。
通过优美的画面,具体的动物,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
1.出示一些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真菌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讨论。
2.设疑: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分成几类?依据是什么?
3.学生回答,分析。
4.最后总结生物分类的依据。
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将这些生物大可分成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真菌这几大类。
生物分类依据:是生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的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物在进化上的亲缘远近关系等等。
通过观察图片,分类活动,使学生初步尝试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归类,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生物的分类等级
1.学生先阅读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教师同时加以引导。
2.讨论分析:猫、虎、豹、狼和狗这五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把猫和虎放在一类?狼和狗放在一类?
3..根据刚才分类活动,总结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4..有了生物分类等级单位,明确生物在自然界的位置。
设置:游戏“报户口”(猫、虎、豹、狼、狗)。
5.最后完成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中人和黑猩猩的分类等级,同时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6.由刚才的实例分析,认识到种的一些特点。
设疑:在7个分类等级单位中,最小分类单位是什么?种的概念是什么?
7.根据生物分类示意图,找出猫的亲戚。
设置游戏:找”亲戚”.
要求判断动物间的亲缘远近关系,思考依据是什么?
8.分析学生熟悉的马、驴、骡子是不是一个物种?倡导学生互相争辩。
归纳总结同种的特出特性。
学生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得出结论。
根据这些动物之间特征的不同之处加以区分,特征之间的相同之处加以合并。
思考、回答: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分类等级单位,分析、回答猫、虎、豹、狼、狗的“户口”。
学生根据参考资料,根据两种生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对人和黑猩猩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种的概念。
学生交流、总结、回答。
结论:生物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相互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分组讨论,阐述观点。
观点:同种生物才能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具有生殖能力。
通过学生从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对分类方法先有个认识。
通过实例分析,明确生物分类等级。
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
学会用新知识、新理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理解种的特点,
通过游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及学生的争论过程,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1.??? 生物分类的依据。
2.??? 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
3.??? 种的概念。
4.??? 生物分类单位大小与其共同特征的关系。
归纳整节课的知识。
五、思维拓展
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参与、交流、回答。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新教材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本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在本节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将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及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此外,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学任务能轻松完成。
不足之处:学生虽然通过课堂讨论,能够利用生物的分类等级给一些生物确定“户口”,但对于生物的分类等级单位门、纲、目、科、属、种缺乏感性认识,理解上欠佳。我想通过课下开展调查“我校校园植物挂牌”活动,会进一步巩固课堂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依据
生物分类的等级